目 录 观经下品下生之深义(一)…………………………1 下品下生经文,彰显弥陀教法的终极妙义 ……3 壹、下品下生之文意 ……………………………5 佛心大慈悲,平等摄众生……………………8 智者悲愍有情,凡夫互相谴责 …………9 种种安慰,为说妙法 ………………………15 妙中之妙,最极妙法……………………18 谤法阐提行十恶,回心念佛罪皆除 ………21 观经下品下生之深义(二) ………………………22 诵经消业如萤火,念佛消业像阳光 ………22 意念难,称念易,弥陀本愿选口称 ………25 贰、下品下生之深义……………………………26 一、悲愿普救度,平等无简别 ……………26 二、十方众生,自含逆谤阐提 ……………32 三、十念:临终十声称名念佛 ……………37 本愿称名:善导圣释……………………41 观经下品下生之深义(三) ………………………44 四、十念:即满数之意 ……………………44 五、平生尽一形、临终至一念之念佛 ……46 六、口称胜心念 ……………………………49 七、信、愿皆归称名念佛之行 ……………53 彼国不逆违,自然之所牵………………55 八、至心:即至诚恳切 ……………………61 九、至心称名念弥陀,念念皆除生死罪 …63 观经下品下生之深义(四) ………………………65 十、救度逆谤阐提,弥陀自有超世力 ……65 光明摄受无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68 十一、唯除逆谤,彰显四意 ………………72 (一)显方便抑止………………………73 (二)显众生根机………………………75 (三)显无一遗漏………………………76 (四)显诫恶劝善………………………77 十二、举恶摄善 ……………………………79 十三、举临终摄平生 ………………………84 十四、举少摄多 ……………………………86 观经下品下生之深义(五) ………………………88 十五、以恶人临终念,摄善人平生念 ……88 十六、临终助念尚救,何况平生自念 ……90 十七、临终念佛宿善深,况平生念佛 ……94 十八、必堕者不堕,不生者亦生 …………95 十九、念佛必往生,一向专称名 …………98 二十、一切不论,但能念佛皆往生………100 二一、为极恶最下机,说极善最上法……106 观经下品下生之深义(六)………………………110 二二、方法极易,利益极高………………110 二三、完全佛力,称名独达………………113 二四、念佛方是真善,超越定散二善……120 二五、虽说两门,意在专称………………125 二六、念佛往生,直入报土………………126 慧净法师: 请合掌: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无上甚深本愿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弥陀真实义 我们住持信愿法师、各位法师慈悲,各位莲友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请放掌。 今天所要讲的内容,跟我们念佛人有很密切的关系,如果大家听了,信受在怀,将会发自内心,欢喜的念佛,而且是法喜充满的念佛,不会勉强,也不会感觉枯燥乏味,进而往生现在就已经决定,现在就往生有份,不需等待临终才能确定;今天所要讲的内容,如果大家了解而信受在怀、信受奉行,这样不但生命会有依靠,而且会展现出生命的光辉,所以请大家专心聆听。后面如果还有新的莲友陆续进来,也请大家不要分心转头张望,而后面进来的莲友,只要问讯就好了,然后就静静的坐下来听讲。 今天我是用普通话,也就是我们台湾所讲的“国语”来讲说,大部分都听得懂。不过佛法是微妙的,阿弥陀佛的加持不可思议,即使语言听不太懂,但只要静静的专注的听,不知不觉也能够心领神会,而且比听得懂的却不专心听的,反而容易了解而受益。 大家手上都有这一张讲义,这是今天要和大家讲的内容,题目是“观经下品下生之深义”,也就是《观无量寿佛经》九品往生之中,下品下生的经文涵义。喜好教理的人,这张讲义相信对他应该有一层深究的地方、探究的地方;比较没有文化或者不认识字的,则只要专称弥陀佛名就可以了,因为我们净土法门的教理,再怎样讲解,再怎样研读,再怎样听闻,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专称弥陀佛名。 所谓深义,可以从两方面来讲,一方面是文句、字面所显现的字意、文意,一方面是融会贯通之后,整体经文背后深远幽玄的真义。 不论是看经典也好,听闻佛法也好,都要依义不依语。什么是依义不依语?就是不可执着文字表面的意思,而要融会贯通,理解文字背后释迦牟尼佛真正所要表达的内涵,这个叫做依义不依语。如果是依文解义,只在文字表面做解释,那么佛陀真正要表达的意思,就体会不到了,因为没有体会到内涵,只解释字面,这样展现出来的意思,一定跟整篇经文所要表达的意思不一样,这岂不是就错解了佛义,也就是所谓的“依文解义,三世佛冤”。 下品下生经文,彰显弥陀教法的终极妙义 就整部《观无量寿经》来讲,下品下生的经文是非常重要的;就整个净土宗来讲,《观经》下品下生也是净土宗的精华,也是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的终极意义。下品下生的经文非常短,但是意义非常的深远,非常的殊胜,非常的令人法喜充满,欢喜无量。 可是一般学佛、念佛或是研究教理的人,大多不晓得下品下生的经文教理对净土法门的重要性,甚至可以说全然不知这段经文是整部《观经》最切要的地方,导致他们在讲述九品往生的时候,由于认为下品下生在品位上是最低的,在根机上是最劣的,不但没有学佛修行,反而是造业深重,因此就忽略了,下品下生这段经文的背后,其实是另有甚深的涵义,这实在是一件可惜的事情。 其实下品下生这段经文的重要性,关系到阿弥陀的成佛,众生的往生,乃至整个净土宗的建立基柱。 我们应该知道,就是因为下品下生的人是造恶造罪最严重,是最没有善根的众生,这样的众生也能被救,永远脱离三恶道,超出六道轮回而往生极乐,他往生极乐世界之后,也能够成佛,这样更能显示出阿弥陀佛的大慈大悲大愿大力之所在,显示出阿弥陀佛超发无上殊胜之四十八大愿,其中根本愿,也就是第十八愿之“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的正觉的自然功能。如果没有下品下生这种根机的话,就很难显示出阿弥陀佛在十方诸佛当中,爱心是最绝对的,力量是最超绝的,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下品下生,就没办法显示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就好像如果没有最严重、最难治的病人,就没办法显示出这位医生崇高的医德、超世的医术一样。 总之,唯有下品下生的经文,才能显示出阿弥陀佛真的是大慈大悲大愿大力,十方众生没有一个在阿弥陀佛的救度之外。因此,有了下品下生,就给所有的念佛人、修行人最后、最大、最高的希望。可是所谓“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如果没有人开显的话,我们根本不知道,原来下品下生,对一个想脱离轮回的修行人,想往生净土的念佛人来说,是这么的亲切、这么的重要,而且在净土三部经当中,占有这么大的份量。 以上是就下品下生的重要性,先做一个概略的说明,接下来我们先从字面上来解释下品下生的经文,也就是所谓的消释经文。请大家合掌,我们将下品下生的经文恭诵一遍: 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时,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请放掌(阿弥陀佛)。当我们念诵这一段经文的时候,是不是感觉心中欢喜踊跃,是不是?(是!)由于有下品下生的经文,让我感受到了阿弥陀佛彻底的慈悲、无限的大爱、绝对的佛力、平等无条件的救度。下品下生的人都能往生,何况在座各位,何况是我呢? 壹、下品下生之文意 现在我们开始就经文字面的意思来先做解释。 “或有众生”这四个字,所谓众生,简要来讲,分为圣人跟凡夫这两种。圣人包括佛、菩萨、声闻、缘觉,就是所谓的四圣。凡夫就是指六道轮回的众生,包括天、人、阿修罗以及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的众生。就人道来讲,人包含善人跟恶人。善人也有大善和小善之分,恶人也有重恶和轻恶之别。那这里的“或有众生”这四个字,是指什么样的众生呢?不是指善人,而是指恶人,而且是罪大恶极的恶人。 接下来经文说: “作不善业”,他到底做了哪些不善的恶业呢?经文接下来说“五逆、十恶”,也就是所有恶业当中最为严重的就是五逆。五逆是什么样的罪业呢?就是五种逆罪,也就是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这叫五逆,五种极其严重、必堕无间地狱的重罪。一切罪业当中杀生最重,杀生当中杀人最重。杀人当中,杀害恩养自己的亲生父母,是大逆不道,罪大恶极,所以称为逆罪。父母养儿爱儿,不但心甘情愿付出一生心血,甚至视若自己,以身相代,身为子女,不知感恩报恩,孝养孝顺,反而视为仇人,瞋心加害,可见这个人是无明烦恼特别厚重;此外,连修行成就德高日月,超凡入圣的出世间圣人阿罗汉跟佛也加以谋害;又破和合僧,分裂僧团,障碍修行人,这些罪业也是罪大恶极,大逆不道,通称五逆重罪。十恶就是杀生、偷盗、邪淫、妄言、绮语、两舌、恶口、贪欲、瞋恚、愚痴。一切罪业当中,最重的罪他都造了犯了。接下来经文说: “具诸不善”,具是具备,诸是很多,也就是除了五逆十恶之外,还做了其它很多不善,其中譬如谤法。什么叫谤法?毁谤佛法正知见,认为没有善恶报应,没有三世因果,没有六道轮回,也就是说一切的世间法、出世间法的恶,这个下品下生的人,他通通都造遍了。他一生作恶多端,可以说无恶不作、无作不恶,是世间最大的恶人,最卑劣的众生了,所以善导祖师在《观经疏》解释说: 下辈下行下根人,十恶五逆等贪瞋, 四重偷僧谤正法,未曾惭愧悔前愆。 像这样的众生在人群中,是被众人所抛弃、嫌厌,避之唯恐不及的,他虽有人形但不是一个人,是披着人皮的野兽,这样的人在社会上,是要受最严厉的法律制裁,在因果当中,是要直接堕落阿鼻地狱,永难出离的,可以说所有的恶,没有比下品下生这种根机所造的业更恶了。 经文接着说:“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一个人相信因果而行善积德,修行解脱,佛陀就称赞他说是智者,是有智慧的人;如果不信因果,没有行善积德,反而以他的聪明才智去为非作歹,佛陀就说这个人是愚人,如果他不是愚人,怎么会去做这样的恶业呢?他如果是真的聪明,真有智慧的人,相信因果报应,懂得人伦道德、人情义理,他就不会犯这些恶业了;因为愚痴,没有佛法的智慧与正知正见,所以才会去造恶业。 佛心大慈悲,平等摄众生 这个五逆十恶的人,佛陀说他是愚人,而不说他是恶人,这有很深的涵义。人都会有是非善恶的观念,对于恶人或者是不对的事情,一般人多会以理相争,用刚正的态度来指责他,看不起造罪业的人,甚至判他下十九层地狱。这样的态度有好的地方,也有坏的地方。好的地方就是他性格刚正不阿,一定会行善积德,凡事保持一个堂堂正正的行为,可是从另一方面来讲,也显示他的包容心、体谅心、接纳心、慈悲心是略微不足的。 释迦牟尼佛把造恶的人,甚至罪大恶极的人,说他是愚人而不说是恶人,就显示出佛的慈悲心、包容心与体谅心,也就是说,就是因为他不了解佛法的道理,被无明烦恼所蒙蔽,是个愚痴的人,所以才会造作这些恶业,他不是故意的,他是被愚痴的业障障住了,如果不是被愚痴的业力障住,他就不会造恶,说不定他就会行善积德,发心修行,甚至更一步会想成佛。比如说被他人无理的辱骂毁谤,甚至被打被杀,一般人会很生气,甚至愤怒、反击,觉得无理取闹非常恶劣,但是,如果知道,他原来是一个精神病的患者,那么你会对他很生气吗?你就不会对他生气了,反而会怜悯他,因为他患了精神疾病。佛看众生也是这样子,众生被烦恼所诳惑,被业障所束缚,不能自由,造下了种种恶业。 在佛的眼光里面,只有愚痴的众生,而没有凡夫那种善恶的分别,而说:善的我喜欢,恶的我憎恨。佛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拔苦与乐、平等普救,就如同《观经》所说的: 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 知道凡事都是因为业力所推动,学佛的人就应该互相接纳对方、包容对方、体谅对方,晓得就是因为愚痴,他——还有我们——才会生生世世都还在六道里面轮回,如果不是因为愚痴,我们早就解脱了,怎么还会在这里呢? 智者悲愍有情,凡夫互相谴责 有一句话说:在业力的推动下,没有人是故意的。智者悲愍有情,凡夫互相谴责。因为我们愚痴被业力所推动。智者悲愍有情,也就是学佛而有智慧、有悲心的人,遇到秉性邪恶的众生,知道他是被业力所推动,他自己也深受烦恼之苦,不得自由,因此对他深深悲愍,体谅、包容、接纳他,甚至为他分怨共过,承担他的痛苦,令他获得安乐,所谓“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这个就是智者。各位莲友,我们要当智者还是要当凡夫?当智者,因为我们都是学佛大悲心的人。 可是凡夫就怎么样呢?凡夫就会互相谴责,对不对?我们会不会互相谴责?因为没有学佛,缺乏智慧与爱心,不能体谅包容,反而互相指责、批判,甚至怨恨、愤怒、攻击,结果不但以怨不能止怨,反而使怨恨越积越深,彼此受伤,彼此痛苦。 刚刚讲,我们学佛,就是学佛大悲心。“学佛大悲心”,这句话是谁讲的?只有我们信愿法师知道,这又是善导祖师在《观经四帖疏》,最前面赞三宝偈所讲的。那我们都是学佛的人,尤其是所学的是善导祖师这一列的净土法门,因此我们就要深深体会“学佛大悲心”的涵义。 那么这一尊佛又是指谁?是阿弥陀佛,因为阿弥陀佛是怎么样的为众生,怎么样为众生发愿,怎么样为众生修行,怎么样为众生完成极乐世界,怎么样把所有的功德都容纳在这句六字万德洪名当中,来白白的回向、布施、奉献给所有众生,好让他只要念佛,就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只要平常念佛,身上就会放佛光,阿弥陀佛就住在他的顶上,而且观音、势至、二十五位大菩萨都如影随形,来陪伴他、来保护他,同时十方诸佛也来护念他。我们如果思惟阿弥陀佛为我们这样的牺牲奉献,体会到了佛心,我们就会怎么样呢?也就会有佛慈悲心的气氛,然后逢缘遇境,遇到恶缘逆境,遇到非礼来辱骂我们、来伤害我们的人,我们就会以佛心来对待,就不会以凡夫心来对待,对不对? 我们以前没有学佛,都是凡夫的习气在当家做主,现在我们学佛,要让谁来当家做主?要让阿弥陀佛来为我们当家做主。 我曾经写了一篇《出家颂》,第一句就是: 将青春生命献给佛教,让阿弥陀佛作我主人(掌声)。 我们家里的小孩,正当青春力壮的时候,我们要鼓励他来献给佛教,上阿弥陀佛的班,领阿弥陀佛无形的功德,然后为广大的众生服务,就像我们信愿法师在社会上又不是没有名利、没有地位,但他一切舍弃,上弥陀的班。那一般人把最有精神的时间拿去上班,几个月就赚那几万块,为家庭里面少数几个人服务,等到退休了才要学佛,就已经年迈了,体力都衰弱了,记忆力也老退了,这个时候还能学什么佛呢?还能为佛教做什么奉献呢?所以你比一比,哪一个最有人生的价值跟意义?所以我们的孩子正当年轻的时候,鼓励他学佛,甚至鼓励他到我们本愿山弥陀讲堂来出家(掌声),能够为我们住持分忧解劳,到香港布教、到大陆布教,到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加各地布教,好不好?(好!掌声) 我们学佛就是学佛的大悲心,以大悲心来看待一切众生,因此对一切众生要相互的接纳、包容,要体谅、理解,所谓善解对方。如果你能够彼此善解,而且凡事都往正面去看待,不往负面去思惟,或者难免有负面的思惟,可是不要把他流之于口,诉说给别人,这样至少也不会有纷争。 一个家庭、一个团体,乃至社会大众,都能够彼此尊重、彼此包容,都应该彼此尊重、彼此包容,为什么呢?你想看看,即使是一棵树也不可能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棵树的叶子都是这一棵树生长出来的,都不可能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何况我们同居一处,从各地方而来的个个团体,团体当中的个个份子。所以每一个人个性都不一样,做事风格也不一样,但都是同一家人,都是同一个团体,在不同的单位做相同的事情,所谓分工合作。 所以我们要学习佛陀那样的悲心,对任何人,不管他对我好、对我不好,都要互相的包容、互相的同情,好不好?(好!掌声)我们都是学佛的人对不对?(对!)什么才算是一个真正学佛的人呢?遇到恶缘逆境,甚至遭人伤害的时候,不但不瞋恨,反而生大悲,并且将功德回向给他;即使不能生悲心,至少也不可以生恨心,这样才是真正的学佛人,否则的话就不是真正的学佛人,对不对?(对!) 其实讲是很容易,我也是在学习,为什么呢?我也是凡夫,有时候信众太多围绕在旁边,很多事情,也会稍微的有一点不耐烦,事后自己就会反悔了:我对莲友不够恩慈体贴,自己缺乏耐性。可是反悔已经来不及了。所以我们说,学佛学佛,修行修行,就是时刻要反观自照,不能些许的时间让这个无明当家,那个时候就迷失自己了。有一句话说:一时不在,如同死人。一时不在,谁不在?这个正念不在当家做主。像家庭主人,家人离开不在家,小偷就会进来当家做主了。所以我们要时刻观照,不要让我们的情绪当家做主,要让我们的理性当家做主。接下来我们再看经文: “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这段经文,所谓的如是因、如是果,因为造了恶因,自然就会堕落恶道。是怎么样的恶道呢?经文说“经历多劫,受苦无穷”,是这样的恶道。经典上说,犯五逆当中的一逆,就要堕落地狱受一劫的苦,犯二逆就要受二劫的苦,那犯五逆就要在地狱之中受五劫的苦,何况他是五逆、十恶乃至谤法,种种的恶业都造了,所以必定要经历很多的时劫,受尽无穷的痛苦。善导祖师在《观经疏》就解释说: 非业不受其报,非因不受其果。因业既非是乐,果报焉能不苦。造恶之因既具,酬报之劫未穷。 善导祖师又说: 终时苦相如云集,地狱猛火罪人前。 这几段法语,都是在解释下品下生堕落恶道的惨况。接下来经文说: “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临命终时”这四个字,就是指肉体将死但还没有死,是奄奄一息的状态,或者是深度昏迷的状态,快要断气但还没有断气,这个叫做临命终时。这样的愚人在临命终,即将堕入阿鼻地狱的千钧一发之际,可谓百千万劫难遭遇,他遇到了谁?遇到了善知识。在他临命终的时候,如果没有遇到善知识的话,当下就要堕入地狱;刚好他遇到了善知识,一生造恶,临终居然能够遇到善知识,不但不会堕落,而且能够超脱三界六道,直接往生极乐世界,那必须是他过去累积过善根福德,跟阿弥陀佛有缘份,一般人是不容易遇到的,所以说千百万人当中,难得一人有这样的福报。当然我们福报比他更大,我们不等待临终才遇到善知识,我们现在就已经遇到大善知识,而专修这个净土法门,对不对?(掌声) 这个愚人临命终的时候,遇到善知识,经过善知识种种的安慰,为他说法;不但是说法,而且所说的是妙法。这个善知识有可能是出家人,也有可能是学佛见闻很广的在家人。所以各位莲友,一个人临命终了,我们去帮他助念,为他开示弥陀慈悲、主动、平等无条件的救度,那这样我们就是善知识,对不对?所以各位都可以当善知识,对不对?太殊胜了。我们现场有很多的善知识,都可以独当一面,去引导人家往生成佛,请鼓掌(掌声)——为大家鼓掌。 种种安慰,为说妙法 “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是怎么样的安慰,说什么样的妙法呢?这里没有详细的讲,不过我们可以想象,这个临命终的人,一生造恶多端,这个时候肯定是非常的痛苦。是什么样的痛苦呢?一个人要断气的时候,身体上所谓的地、水、火、风即将分崩离析,那种痛苦是所有痛苦当中最为痛苦的,而且在肉体上,古人就形容说,如同活龟脱壳、刀风解体,其苦难忍;同时又有精神上的痛苦,精神上是什么痛苦呢?就是地狱之火已经燃烧到了脚底下了,阎罗王所派的鬼卒,也拿着手铐脚镣来到他面前要锁拿他了,这种慌张、恐惧,是语言文字没办法形容的。善导祖师在《般舟赞》就以一首偈,来形容下品下生这种众生临终的痛苦心境,善导祖师说: 罪人临终得重病,神识昏狂心倒乱, 地狱芬芬眼前现,白汗流出手把空。 这一首偈语,可说将一个罪人的临终心境,描述的很贴切。“罪人临终得重病”这七个字是指,这个罪人在临终的时候得了重病。各位莲友,病由哪里来呢?病由我们的心而来。心从哪里来呢?从思想观念而来。这思想观念又从哪里来呢?是从我们生生世世累积而来的。累积在哪里?就在我们的阿赖耶识当中,逢缘遇境就会产生他的果报来。所以有一句话说,“病由于情”,我们身体上有什么病,往往是由我们的心情产生的。虽然过去世固然有那个业,可是如果我们现在都是心平气和、谦卑柔软,凡事理性不情绪、慈悲不瞋恨,心中没有不平、不满、抱怨、积怨,这样的话就会比较没有病。譬如说在座大多是女众,女众往往容易得到乳癌或者是子宫颈癌,但如果大家能够心平气和,凡事不计较,内心没有不平、不满、不忧虑、不积怨、不常常生气,这样就比较不会有这一类的病。一个人如果郁气积在心中,就会导致所谓的气逆,而容易产生疾病。另外如果平常习惯熬夜,都是三更半夜才睡觉,那也容易罹患疑难杂症。所以要维持身体健康避免病痛,在饮食生活上,尤其是心情上都要调整。再者,一个人,如果对父母非常的孝顺,不忤逆父母,能够体贴父母的心意,常常使父母欢喜,能够这样的话,那么这个人福报会很大;如果对父母忤逆不孝,常常跟父母冲突对立,那这个人的命运就会不太好,身上难免就会有疑难杂症。 “神识昏狂心倒乱”,意思就是说,这个造罪业的临终的人,他的神识已经昏散狂乱了,心已经颠倒了,没有办法稳定专注,也就是一般所讲的,心识茫茫,六神无主。 “地狱芬芬眼前现”,这个时候地狱的景象,譬如说刀山、剑树、火汤、油锅等等,种种地狱的刑罚苦具,以及种种受苦的惨状,都显现在他的面前了。 “白汗流出手把空”,这个人由于内心的极度恐惧,因此全身流着白汗,而且双手向空中抓,抓什么呢?希望有一个依靠,但最后都落空,什么也抓不到。 一个人如果平常行善积德,甚至有重大的善业,他就会去好的地方,譬如说天堂,往往在他临终的时候,天堂的境界就会先显现出来;如果是一个做恶多端的人,虽然他还没有断气,往往也会先看到地狱的景象。如果是一个愿生弥陀净土、专称弥陀佛名号的念佛人,往往也会在他临终将断气还没有断气的时候,极乐世界的庄严景象,譬如说莲花、金地、楼阁,就会先看到,这是一种自自然然的、果报的显现。 妙中之妙,最极妙法 像这样临命终时心识昏乱恐惧的人,善知识当然先要安慰他,让他驱除恐惧,等他身心安稳之后,再为他说妙法。开经偈所说的“无上甚深微妙法”,这里所说的妙法是指什么妙法呢?就是指阿弥陀佛救度众生的悲愿与力量,这个就是微妙法。因此当我们念这个开经偈,我们都念“无上甚深本愿法”,因为其实唯有弥陀救度的这个本愿之法,才是所有妙法之中的妙法(掌声)。 在这里《观经》就说:阿弥陀佛有十力威德光明神力;《大经》也说:阿弥陀佛的威神光明是最尊第一,是诸佛光明所不能及;《小经》也说:阿弥陀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观经》又说:阿弥陀佛是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这一些经文都在彰显,阿弥陀佛有佛的十力威德。阿弥陀佛的威神光明,遍照十方世界,能够毫无障碍的安慰、保护、救度一切的念佛众生,所以为他说阿弥陀佛慈悲救度的法门,叫做“为说妙法”。 佛陀出现在这个世间,讲经三百余会,开示了八万四千法门,目的是为了什么?当然就是为了救度众生,解除众生的八万四千业障、八万四千烦恼。而妙法就是能够救度众生的法门,如果不能救度众生,不能使众生成佛,就不是究竟的法门,而是方便的法门,当然就不是所谓的妙法。 这里所说的妙法,就是阿弥陀佛慈悲救度的法门,因为唯有阿弥陀佛的慈悲救度,才能给他安慰,让他离开当下的苦境。离开什么苦境呢?他就要堕落地狱了,阿弥陀佛不但能让他不堕地狱,离开地狱,还可以脱离三界六道轮回,同时往生极乐快速成佛,这样的法才堪称为妙法,对不对?(掌声) 所以妙法其实就是阿弥陀佛救度众生的法门。再直接讲就是,南无阿弥陀佛这六字万德洪名就是妙法,所以善知识接着就跟他说了阿弥陀佛救度众生的妙法之后,就要他念佛。 在这里,“教令念佛”的这个“念佛”,是指心中思惟阿弥陀佛救度的功德,以及忆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每一尊佛都有他各自成佛的内涵跟意义,名号也是一样。善知识本来是教这个临命终的极重恶人,在心中忆念思惟阿弥陀佛救度的功德力量,可是经文接下来说: “彼人苦逼,不遑念佛。”“不遑”这两个字是指无暇、没时间、来不及、不可能等涵意,这个即将临终的五逆十恶的罪人,当下身心被种种苦所逼迫,慌乱恐怖至极,根本不能稳定专注,无法在心中思惟、忆念阿弥陀佛的救度是怎么样的慈悲?有怎么样的功德?又是怎么样的救度?这些他都思惟不来,甚至也不能稳定专注的在心中忆念佛名。 善导祖师在《观经疏》就解释说: 罪人死苦来逼,无由得念佛名。 经文又说:“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也就是善知识看到这种情形,就换另一个方法说,你如果心中不能思惟、忆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就以口直接称他的名号、喊他的名号,与其喊爹喊娘,喊“哎呀!可怕!救命啊!”不如喊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所以说应称无量寿佛名。善导祖师在《观经疏》就这样解释说: 善友知苦失念,转教口称佛名。 经文又说: 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 也就是经过善知识另外教他这种方式,这个人就能够做得到了,他就以至诚恳切的心,让嘴巴的声音能够相续不断的具足十念,口称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念了十声。十是代表一个圆满的数字,并非一定要念满十声,多一声多余,少一声不足,不是的。这段经文之意是显示,临终才知道念佛求生,只要念佛相续,弥陀便应声来迎,所以每一念每一念,念念都在消除生死轮回之罪,念念都有灭生死罪的功能。 谤法阐提行十恶,回心念佛罪皆除 接下来经文说:“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由于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万德洪名的缘故,每一念每一念都能够消除他旷劫以来生生世世,乃至今生今世,所累积的种种罪业,这些永远要在六道当中生死轮转的罪,在他每一念每一念的念佛当中都消除了。善导祖师在《观念法门》就解释说: 罪人得病欲死,遇善知识,教称弥陀佛名十声,于声声中,除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也在《般舟赞》解释说: 声声连注满十念,念念消除五逆障。 意思就是说,由于称念佛名,每一声佛、每一声佛都在消灭掉了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各位莲友,讲到这里时间已经到了。愿各位莲友,信佛念佛,得生极乐,广度众生。(掌声)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