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要救你 > 上人 >

譬喻(2)

5.童子挥剑,巨索倏断 又如十围之索,千夫不制;童子挥剑,倏尔两分。 岂可得言,童子之力,不能断索也! 6.犀牛触泥,死者还活 又如鸩鸟入水,鱼蚌斯毙皆死;犀角触泥,死者还活。 岂可得言,性命一断,不可生也!

5.童子挥剑,巨索倏断

又如十围之索,千夫不制;童子挥剑,倏尔两分。
岂可得言,童子之力,不能断索也!

6.犀牛触泥,死者还活

又如鸩鸟入水,鱼蚌斯毙皆死;犀角触泥,死者还活。
岂可得言,性命一断,不可生也!

7.鹄唤子安,千龄更苏

亦如黄鹄唤子安,子安还活。
岂可得言,坟下千龄,决无可苏也!
一切万法,皆有自力他力,自摄他摄,千开万闭,无量无边。汝岂得以有碍之识,疑彼无碍之法乎!又五不思议中,佛法最不可思议。汝以三界系业为重,疑彼少时念佛为轻,不得往生安乐国,入正定聚者,是事不然。( 《安乐集》第四六至四九页)

8.业道如秤,重者先牵( 《安乐集》第四九页)

《大乘经》(业道经)云:「业道如秤,重者先牵。」

9.千年闇室,光至即明( 《安乐集》第五○页)

彼人造罪时,自依止虚妄颠倒心生。此十念者,依善知识方便安慰闻实相法生。一实一虚,岂得相比也。何者?譬如千岁闇室,光若暂至,即便明朗;岂可得言,闇在室千岁而不去也。是故《遗日摩尼宝经》(意)云:「佛告迦叶菩萨:众生虽复数千巨亿万劫,在爱欲中,为罪所覆;若闻佛经,一反念善,罪即消尽也。」

10.闻除毒鼓,箭出毒除( 《安乐集》第五一页)

譬如有人被毒箭所中,彻筋破骨;若闻灭除药鼓声,即箭出毒除。岂可得言,彼箭深毒厉,闻鼓音声,不能拔箭去毒也?

11.对敌破阵,尽一形力( 《安乐集》第五一页)

《智度论》云:「一切众生临终之时,刀风解形,死苦来逼,生大怖畏。是故遇善知识,发大勇猛,心心相续十念,即是增上善根,便得往生。」
又「如有人对敌破阵,一形之力一时尽用。其十念之善亦如是也。」
又「若人临终时,生一念邪见,增上恶心,即能倾三界之福,即入恶道也。」

12.临终十念,一形恶灭( 《安乐集》第五二页)

垂终十念之善,能倾一生恶业,得生净土。

13.怨贼追杀,一心念渡( 《安乐集》第五三页)

譬如有人,于空旷迥处,值遇怨贼,拔刀奋勇,直来欲杀。此人径走,视度一河。未及到河,即作此念:我至河岸,为脱衣渡?为着衣浮?若脱衣渡,唯恐无暇;若着衣浮,复畏首领难全。尔时但有一心作渡河方便,无余心想间杂。行者亦尔:念阿弥陀佛时,亦如彼人念渡,念念相次,无余心想间杂。

14.如树先倾,倒必随曲( 《安乐集》第五四页)

如佛告大王:「人积善行,死无恶念,如树先倾,倒必随曲也。」若刀风一至,百苦凑身,若习先不在怀,念何可办?各宜同志三五,预结言要,临命终时,迭相开晓,为称弥陀名号,愿生安乐国。声声相次,使成十念也。

15.蜡印印泥,印坏文成( 《安乐集》第五五页)

譬如蜡印印泥,印坏文成。此命断时,即是生安乐国时。一入正定聚,更何所忧。各宜量此大利,何不预克念也!

16.净珠投水,水即澄清( 《安乐集》第五七页)

譬如净摩尼珠,置之浊水,以珠威力,水即澄清。若人虽有无量生死罪浊,若闻阿弥陀如来至极无生清净宝珠名号,投之浊心,念念之中,罪灭心净,即便往生。

17.裹珠玄黄,水即玄黄( 《安乐集》第五七页)

如净摩尼珠,以玄黄帛裹,投之于水,水即玄黄,一如物色。彼清净佛土,有阿弥陀如来无上宝珠名号,以无量功德成就帛裹,投之所往生者心水之中,岂不能转生为无生智乎!

18.冰上燃火,冰解火灭( 《安乐集》第五七页)

亦如冰上燃火,火猛则冰液,冰液则火灭。彼下品往生人,虽不知法性无生;但以称佛名力,作往生意,愿生彼土;既至无生界时,见生之火,自然而灭也。

19.劣夫从王,游四天下( 《安乐集》第六三页)

如有劣夫,以己身力,掷驴不上。若从轮王,即便乘空,游四天下。即轮王威力,故名他力。

20.栴檀一出,臭林皆香( 《安乐集》第一○页)

父王白佛:念佛之功,其状云何?
佛告父王:如伊兰林,方四十由旬;有一科牛头栴檀,虽有根芽,犹未出土。其伊兰林,唯臭无香,若有噉其花果,发狂而死;后时栴檀根芽,渐渐生长,纔欲成树,香气昌盛,遂能改变此林,普皆香美。众生见者,皆生希有心。
佛告父王:一切众生在生死中,念佛之心亦复如是。但能系念不止,定生佛前。一得往生,即能改变一切诸恶,成大慈悲,如彼香树改伊兰林。」
所言「伊兰林」者:喻众生身内三毒三障,无边重罪。言「栴檀」者:喻众生念佛之心。「纔欲成树」者:谓一切众生,但能积念不断,业道成办也。

21.狮弦一奏,余弦悉断( 《安乐集》第一二页)

譬如有人,用师子筋以为琴弦;音声一奏,一切余弦悉皆断坏。
若人菩提心中行念佛三昧者,一切烦恼,一切诸障,悉皆断灭。

22.狮乳一滴,余乳成水( 《安乐集》第一二页)

亦如有人,构取牛羊驴马一切诸乳,置一器中;若持师子乳一渧投之,直过无难,一切诸乳,悉皆破坏,变为清水。
若人但能菩提心中行念佛三昧者,一切恶魔诸障,直过无难。

23.持翳身药,余人不见( 《安乐集》第一二页)

譬如有人,持翳身药,处处游行,一切余人不见是人。
若能菩提心中行念佛三昧者,一切恶神,一切诸障,不见是人;随所诣处,无能遮障也。
何故能尔?此念佛三昧,即是一切三昧中王故也。

24.寄花五净,附水灵河( 《安乐集》第二五页)

譬如寄华五净,风日不萎;附水灵河,世旱无竭。

25.婴儿成长,全凭父母( 《安乐集》第三六页)

《智度论》(卷二九、六七意)云:「新发意菩萨,机解软弱,虽言发心,多愿生净土。何意然者?譬如婴儿,若不近父母恩养,或堕坑、落井、火蛇等难,或乏乳而死;要假父母摩洗养育,方可长大,能绍继家业。菩萨亦尔,若能发菩提心,多愿生净土,亲近诸佛,增长法身,方能匡绍菩萨家业,十方济运。为斯益故,多愿生也。」

26.鸟幼羽弱,依林传树( 《安乐集》第三七页)

又彼《论》(卷六一、六六意)云:「譬如鸟子,翅翮未成,不可逼令高翔。先须依林传树,羽成有力,方可舍林游空。新发意菩萨亦尔,先须乘愿求生佛前,法身成长,随感赴益。」

27.逼鸡入水,岂能不湿( 《安乐集》第三八页)

问曰:或有人言,愿生秽国教化众生,不愿往生净土,是事云何?
答曰:此人亦有一徒,何者?若身居不退已去,为化杂恶众生故,能处染不染,逢恶不变;如鹅鸭入水,水不能湿。如此人等,堪能处秽拔苦。 (发布者: 欢迎投稿,责编:无量光,网站:佛要救你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