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正依经典——净土三经之间的关系

净土法门正依经典——净土三经之间的关系 ,佛教论坛
净土三经之关系
(一)三经六同
  1.根源同。三经皆以四十八愿为根源。
  2.地位同。三经皆是净土正依经典。
  3.体性同。三经皆以弥陀佛名为经体。
  4.宗旨同。三经皆以专称佛名为宗旨。
  5.力用同。三经皆以凡夫入报为力用。
  6.教相同。三经皆是顿教一乘为教相。

(二)三经二别
  1.侧重别。
《大经》重在四十八愿,法门原理。
《观经》重在定散二善,法门摄机。
《小经》重在诸佛证诚,法门胜益。
  2.次第别。
《大经》为根源。
《观经》为展开。
《小经》为结归。

(三)三经各有侧重
    《大经》重点在说明往生的原理,即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之因愿果德,乘彼愿力,定得往生。这也是三经共同的原理,但说在《大经》。
    《观经》重点在说明往生的机类,即定散二机、善恶九品,普皆有分,发起众生之欣求。这也是三经共同的摄机,但说在《观经》。
    《小经》重点在说明往生的方法与胜益,即凡夫专称佛名,往生极乐报国涅槃界,位齐补处。这也是三经共同的方法与利益,但说在《小经》。
    三经共明机教行益,互相贯通。

(四)三经次第展开
    从三经不同的侧重,能看出三经次第承接、整体呼应的关系。所谓次第,有“法义承接”与“说时先后”两重。
    从法义相承来说,《大经》是根源,为先;《观经》是展开,为中;《小经》是结归,为后。

    《大经》侧重在说四十八愿。没有四十八愿,就没有阿弥陀佛,没有极乐净土,当然也就没有净土三经,所以《大经》是根源。
    根源既发,必待展开,不然不能广利众生,埋没法门奇功。这在《大经》已露其端,即是下卷初“三辈专念”之文,紧接第十八愿成就文之后,将一本愿念佛分布于三辈机品,一一劝以“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不过《大经》的重心并非在此,所以三辈专念文点到为止,接着又转入广泛地描述四十八愿之深广果德方面。

    《观经》续承《大经》三辈文,以定散二善、三福九品详细开演之,普摄一切定机、散机,大乘、小乘,善人、恶人,平生、临终,乃至一生逆谤阐提、大命将终、将堕地狱之机,齐归本愿,同称佛名,皆得往生。遂见法门广大,善恶齐归。
    既已展开,还须收摄,不然不能回归正辙,混淆法门纲际。这在《观经》也已作了交待,即是流通分“付嘱持名”之文。虽说定善、散善、念佛,可是到最后流通,世尊不付嘱定善,不付嘱散善,唯付嘱“持无量寿佛名”,这就是回归弥陀本愿称名。善导大师释言“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可知《观经》之特色在于以定散二善广收众机,归入念佛。所以,就能归之定散,不惜篇幅,广泛展开;就所归之念佛,仅选“下品”“恶人”“临终”为典型代表,而于流通分画龙点睛,可说余蕴悠长。

    《小经》续承《观经》流通分“持无量寿佛名”之文,详细展开“执持名号”之广大内涵,尽显《观经》余蕴。就根机:《观经》持名,机是恶人;《小经》则直称“善男子、善女人”,既显明称名即转恶为善,又显明称名不限恶机,而是普包一切善恶凡夫。就时节:《观经》称名只在临终,一声、十声;《小经》则扩展为平生,一日、七日,直到临终。就利益:《观经》称名,往生只在下品,似不太殊胜;《小经》则打破品位阶级,明直入涅槃国土,皆得阿鞞跋致,一生补处,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可知《观经》所说下品念佛为特例,《小经》所说执持名号是常规。
    《观经》持名,世尊对根机未熟众生,隐含委曲而说,用“定散”善衣,包“名号”妙药,交与众生服用,故定散先说,念佛后说;定散置上,念佛置下;定散外显,念佛内隐。《小经》持名,世尊对根机成熟众生,称性无遮而说,不用定散衣裹,直将名号付于众生,定散贬为“少善根福德”,不能往生;念佛称“不可思议功德之利”,获六方恒河沙诸佛齐声证诚。
    《小经》六方恒河沙一切诸佛,齐出广长舌相,同证、同赞、同劝“一切凡夫,专称佛名,必生极乐”,以此种高度、规格、阵势、仪则,极显念佛一法,超尽一切法门。至此,三经之开展,如同万里长江,源于千年雪山之顶,途经千峰万壑,广纳百川众水,终于到达波平浪静的大海,呈现汪洋无边之景象。

    就说时先后,三经虽不能一一指出明确的年份,但根据经文及义理,同样是《大经》先说,《观经》次说,《小经》最后。法义相承之理,已如上说,现补充相关经文。《大经》上卷阿难有问:“法藏菩萨,为已成佛而取灭度?为未成佛?为今现在?”如果在此之前已说过《观经》《小经》,则阿难尊者不当有此问,可知《大经》最先说。又,《观经》“华座观”中有“是本法藏比丘愿力所成”之句,“中品下生”也有“亦说法藏比丘四十八愿”,可知《观经》说在《大经》之后。

(五)三经互收互摄
    三经虽说次第展开,但并非历然区分,而是互相含摄,其中任何一经皆含其余二经之内容,也被其余二经所包含,如帝网珠,互相映照。如《大经》四十八愿,包含《观经》《小经》二经,《观经》定散二善即四十八愿中第十九愿“发菩提心,修诸功德”的展开,《小经》诸佛证诚即第十七愿诸佛称扬的展开。同时,《观经》《小经》也都含有四十八愿的内容,二经当中所说无三恶道、宝树宝池、树鸟说法、一生补处、无量光寿等等依正功德,一一都是四十八愿成就;念佛往生即是第十八愿成就。
    可知三经总为一体,彼此相成,巧妙呼应,共成摄化。

(六)喻显三经关系
譬喻长江,上游源头,通贯全程;中游水系,河网密布;下游入海,平坦开阔。
    《大经》是上游源头,正源即第十八愿,此第十八愿一向专念,贯彻三经,往生极乐;正如一江之源贯彻上中下游,直赴大海。
    《观经》是中游水系,定散二善广收一切善恶凡夫,悉入念佛;正如河网密布,广收众水,悉入干流。
    《小经》是下游入海,一切诸佛,齐舒舌相,唯证念佛,不闻定散之名,不说辈品差降,六字法门海,深广无涯底,唯佛与佛,乃能究竟;正如江水入海,平坦开阔,海天一色,无有际涯。
    譬如沏茶,先以壶泡,再以杯盛,再取饮用。
《大经》如用四十八愿壶,泡六字名号茶;《观经》如用定散二善杯,盛念佛之香茶;《小经》如送杯入口,饮茶不饮杯。

(七)本经与四十八愿成就
  1.种种庄严——第三十二愿
  2.盛花供佛——第二十三、二十四愿
  3.闻法自在——第四十六愿
  4.无三恶道——第一、第二、第十六愿
  5.光明无量——第十二愿
  6.寿命无量——第十三愿
  7.声闻无量——第十四愿
  8.一生补处——第二十二愿
  9.诸佛称赞——第十七愿
10.闻名不退——第四十七愿
11.念佛往生——第十八愿
摘自《佛说阿弥陀经》讲义——慧净法师依善导大师讲解 全文连载

(发布者: 欢迎投稿,责编:无量光,网站:佛要救你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