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永思集 前记 引言 大师传记 大师遗教

印光大师永思集 前 记 印光大师,为近代净宗泰斗,今生已证“念佛三昧”。师之一生,栖心淡泊,示现“大势至菩萨”之身,接引学人无数。 大师之遗著,有《印光大师全集》,其主要部份,包括《

印光大师永思集

前 记


    印光大师,为近代净宗泰斗,今生已证“念佛三昧”。师之一生,栖心淡泊,示现“大势至菩萨”之身,接引学人无数。
    大师之遗著,有《印光大师全集》,其主要部份,包括《印光大师书信》、《印光大师嘉言》、《印光大师文钞》,字字皆针砭世人迷梦之药石。
    大师圆寂以后,陈海量、陈无我居士,为之编辑《印光大师永思集》,以悼念一代高僧之灭归安养。
    惟此书多有亲证,大师“念佛成道”情境之义,极有助于净宗行者增长道念,特为之校正阙遗,增补句读,标示名号,整理以新容流通,期吾同流,重沐法乳,在学佛道上精进不懈,速证念佛三昧,极乐国土,共侍弥陀!

陈慧剑 谨记

 

引 言

    印光尊者,一代大师,入灭灵岩,人天雨泪。尊者将示寂,诫门人曰:“死后为我作传、赞联扬者,即是敛大粪向我头上堆。”而各方缁素,情有不能已于言者,纷以云门干屎橛,著尊者首。下走承元我长者嘱,复从而敛之,担粪之讥,其恶能免?愿缅怀大德,叙述因缘,诔联传赞,以寄永思,实至名归,庸复何伤?方今劫火洞然,山崩地坼,群儿争长,血溅梵天,魔居肺腑,罔识焚身,无量众生,倒悬阿鼻,翘首法幢,何朝摧折?空山日没,人海泪枯,迦陵鼓舞,杜鹃含悲,阎浮七众,同哭大师。吾知尊者,天耳闻之,抚莲台而叹曰:镜花水月,梦中佛事,小别娑婆,焉用悲为?——陈子多事,复辑《永思》,法性离言,去道弥远。噫!是下走之过矣!

大师荼毗之翌日净业弟子

陈海量

 

中兴净宗印光大师行业记

真达·妙真·了然·德森

    师讳圣量,字印光,别号常惭愧僧。陕西郃阳赵氏子,幼随兄读儒书,颇以圣学自任,和韩欧辟佛之议。后病困数载,始悟前非,顿革先心,出世缘熟,年二十一,即投终南山南五台莲华洞寺出家,礼道纯和尚薙染,时清光绪七年辛巳岁也。明年于陕西兴安县双溪寺,印海定律师座下受具。师生六月,即病目,几丧明。后虽愈而目已损,稍发红,即不能视物。受具时,以师善书,凡戒期中所有写法事宜,悉令代作,写字过多,目发红如血灌,幸师先于湖北莲华寺充照客时,于晒经次,得读残本《龙舒净土文》,而知佛往生净土法门,乃即了脱生死之要道,因此目病,乃悟身为苦本,即于闲时专念佛号,夜众睡后,复起坐念佛,即写字时,亦心不离佛,故虽力疾书写,仍能勉强支持;及写字竟,目亦全愈,由是深解念佛功德不可思议,而自行化他,一以净土为归,即造端于斯也。

    师修净土,久而弥笃,闻红螺山资福寺,为专修净土道场,遂于二十六岁(光绪十二年丙戊),辞师前往,是年十月入堂念佛,沐彻祖之遗泽,而净业大进。翌年正月,告暂假朝五台,毕,仍回资福,历任上客堂“香灯、寮元”等职。三载之中,念佛正行而外,研读大乘经典。由是深入经藏,妙契佛心,径路修行,理事无碍。年三十(十六年庚寅)至北京龙泉寺为行堂,三十一(十七年辛卯)住圆广寺,越二年(十九年癸巳)普陀山法雨寺化闻和尚,入都请藏,检阅料理,相助乏人,众以师作事精慎,进之。化老见师道行超卓,及南归,即请伴行,安单寺之藏经楼。寺众见师励志精修,咸深钦佩,而师焰然不自足也。二十二年丁酉夏,寺众一再坚请讲经,辞不获已,乃为讲《弥陀便蒙钞》一座,毕,即于珠宝殿侧闭关,两期六载,而学行倍进。出关后,由了余和尚与真达等,特创慧莲蓬供养,与谛闲法师,先后居之。未几,仍迎归法雨。年四十四(三十年甲辰),因谛老为温州头陀寺请藏,又请入都,助理一切,事毕南旋,仍住法雨经楼。师出家三十余年,终清之世,始终韬晦,不喜与人往来,亦不愿人知其名字,以期昼夜弥陀,早证念佛三昧。

    然鼓钟于宫,声闻于外,德厚流光,终不可掩。民国纪元,师年五十有二,高鹤年居士,取师文数篇,刊入上海《佛学丛报》,署名常惭,人虽不知为谁,而文字般若,已足引发读者善根。逮民六年(五十七岁),徐蔚如居士,得师与其友三书印行。题曰《印光法师信稿》。七年(五十八岁)搜得师文二十余篇,印于北京。题曰《印光法师文钞》。八年(五十九岁)复搜得师文,再印《续编》,继合《初续》为一。九、十两年,复有增益,乃先后铅铸于商务印书馆,木刻于扬州藏经院。十至十五年间,迭次增广,复于中华书局印行,题曰《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夫文以载道,师之《文钞》流通,而师之道化,遂滂浃于海内,如《净土决疑论》、《宗教不宜混滥论》,及与《大兴善寺体安和尚书》等,皆言言见谛,字字归宗,上符佛旨,下契生心,发挥禅净奥妙,抉择其间难易,实有发前人未发处。徐氏跋云:“大法陵夷,于今为极,不图当世,尚有具正知正见如师者,续佛慧命,于是乎在。”又云:“师之文,盖无一语无来历,深入显出,妙契时机,诚末法中应病
良药,可谓善识法要,竭忱倾仰者矣。”当初徐居士持书奉母,躬诣普陀,谒诚礼觐,恳求摄受皈依座下,师犹坚持不许,指徐母子往宁波观宗寺皈依谛公。民八年,周孟由兄弟奉庶祖母登山,再四恳求,必请收为弟子,师观察时机,理难再却,遂为各赐法名,此为师许人皈依之始,而《文钞》亦实为之缘起也。师之为文,不独佛理精邃,即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五伦八德等儒门经世之道,不背于净业三福者,亦必发挥尽致,文义典雅,所以纸贵洛阳,人争请读,由是而慕师道德,渴望列于门墙之善男信女,日益众多;或航海梯山,而请求摄受;或鸿来雁往,而乞赐法名;此二十余年来,皈依师座之人,实不可以数计。即依教奉行,吃素念佛,精修净业,得遂生西之士女,亦难枚举。然则师之以文字摄化众生,利益世间,有不可思议者矣。

    师之耳提面命,开导学人,本诸经论,流自肺腑,不离因果,不涉虚文,应折伏者,禅宿儒魁,或遭呵斥,即达官显宦,绝无假借;应摄受者,后生末学,未尝拒却,纵农夫仆妇,亦与优容。一种平怀,三根普利,情无适莫,唯理是依。但念时当叔季,世风日下,非提倡因果报应,不足以挽颓风而正人心;人根陋劣,非实行信愿念佛,决不能了生死而出轮回,故不拘贵贱贤愚,男女老幼,凡有请益,必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之实事实理,谆谆启迪,令人深生憬悟,以立为人处世之根基;进以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之坦途要道,教人切实奉行,以作超凡入圣之捷径。虽深通宗教,从不谈玄说妙,必使人人皆知而能行,闻者悉皆当下受益,此即莲池大师论辩融老人之言曰:“此者可敬处。正在此耳!”因师平实无奇,言行合一,所以真修实践之士,咸乐亲近,致使叩关问道者,亦多难胜数。且师以法为重,以道为尊,名闻利养,不介于怀,民十一年(六十三岁)定海县知事陶在东、会稽道道尹黄涵之汇师道行,呈请大总统徐题赐“悟 (发布者: 欢迎投稿,责编:无量光,网站:佛要救你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佛要救你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