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净法师书信集 壹、书信篇(21-30章)(4)

故皈依之后,应「一向专称弥陀佛名」,既保皈依之体,亦能往生成佛。 南无阿弥陀佛 廿六、感恩谦敬 佛法如镜,对镜见容,闻法知心。 背向法镜,以为自己贤善,因而高己慢人; 面向法镜,便知其恶无底,深感无地自容

     

故皈依之后,应「一向专称弥陀佛名」,既保皈依之体,亦能往生成佛。

南无阿弥陀佛


廿六、感恩谦敬
 

佛法如镜,对镜见容,闻法知心。
背向法镜,以为自己贤善,因而高己慢人;
面向法镜,便知其恶无底,深感无地自容。

南无阿弥陀佛,恭贺新禧,千喜万福。

来信敬悉,信中洋溢着一股感恩、谦敬的德光,伸手可掬,可谓净宗行者的楷模,令人欢喜,然而慧净业障深重,福薄慧浅,不堪妄受赞叹。

场有余粟,则鸟呼其群而共啄;野有美草,则鹿呦其类而共食。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也。净宗行人,佛力加持,信光焕发,自然会「随缘开妙法,教众得真情,圣道多辛苦,净土一路平」。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努力将信心的种子遍撒,自然有念佛的花果收成。但持愿心,尽其在我,则弥陀自有安排;得失成败不系胸中。

佛法如镜,对镜见容,闻法知心。背向法镜,以为自己贤善,因而高己慢人;面向法镜,便知其恶无底,深感无地自容。然而我心之恶虽无底,弥陀之力亦无边;信机信法,机法一体,惭愧、欢喜、感恩,「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矣!罪恶有多深,功德便有多大。若如是知,安心开朗,油然而生。卑鄙无耻是我人实相,自己如此,别人何异?所谓「一即一切」。如知既同一丘之貉,便能慈眼相视也。且越知自己之恶机,此心越谦卑柔软,越觉毫无资格计较嫉恨他人。又越知弥陀之法德,体悟弥陀彻底的包容、无限的大爱,便能凡事包容他人、爱护他人。如是信机信法之中,世间美德,亦油然而生矣。

对初闻者不用太急,以宿善各有迟速故,「开池不求月,池成月自来」。

善导大师全集将从《大藏经》中影印寄去,但恐怕看了茫然,不知旨归,最后还是要从《观经四帖疏纲要》寻找宗旨。

暇时当以念佛为事,心中妄念不顾也,任其自来自去;信念之中,自有一番佳味。

二○○○年二月十二日


廿七、遵循善导
 

「愿生彼国」之人应尽形寿念佛,
此是弥陀的要求与命令。

吾等凡夫,福薄慧浅,欲理解第十八愿或愿成就文,都应遵循弥陀示现之善导大师「四十八字本愿释」:

若我成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下至十声,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彼佛今现,在世成佛,当知本誓,重愿不虚,众生称念,必得往生。

此释是原则、标准;依此释,理解之,实践之。法然上人赞此四十八字而言:「此文者,应常称于口,浮于心,寓于目。此文者,四十八愿之眼也,肝也,神也。」

「乃至十念」即是「平生之机,上尽一形;临终之机,下至一念」的念佛,乃至长,乃至短,故言「乃至」。故「愿生彼国」之人应尽形寿念佛,此是弥陀的要求与命令。如何念,念多少,一概不拘,总以不论何时何处何缘,想到就念,出口就念,养成念佛习惯为原则。

二○○○年四月十八日


廿八、难信与易行
 

虽是难信,然而易行,
以行摄信,信在其中。

难信与易行:

「难信」有约法约机之两面:

约法:凡欲成佛,应于多劫之间,广修万善万行,累积成佛因行;因圆果满时,方谓成佛,此是一般佛教之通则。然而净土门,众生不能自修成佛因行,但信念名号,一念顿然圆成佛因,命终往生,证得涅槃妙果;此实超越世间寻常因果报应之理,是世间之人以常识很难相信之法。故元照大师于《弥陀经义疏》云:

「今此法门,不简愚智豪贱,不论久近善恶;唯取决誓猛信,临终恶相,十念往生。此乃具缚凡愚,屠沽下类,刹那超越成佛之法,可谓‘世间甚难信’也。」

约机:一、自力心强固故:于往生之大事,应脱落依靠自力之心,而全托佛力。然而一切众生,于恒河沙诸佛之处发菩提心以来,自力修行,已成习性,舍弃自力心极难;因此,信受他力,全托他力,也是极难。

二、求法心薄弱故:古德云:

至坚者石,至软者水,水能穿石。
心源若彻,菩提觉道,何事不成?

故若有热烈求法心,必能生信。然凡夫世俗心深重,求道心微弱,故信心难得,故说难信之法。

虽是难信,然而易行,以行摄信,故言易往。大师云:「莫不皆乘……」又云:「一向专称」。可知但能「一向专称」即是「乘」,信心与报恩,自在其中,六字具足信愿行三义,故「必得往生」。

此是难信易行,以行摄信,信在行中。

二○○○年四月二十八日


廿九、易往与无人
 

何以易往:愿力不可思议故;
何以无人:愿力不可思议故。

三月十二日来函敬悉,因事迟覆,请见谅。所提七问,简答如下:

一、易往而无人:

易往:弥陀成正觉之时,即已成就十方众生往生之一切功德,故愿生者必生,称念者必生,易行易往之极。而人往往以世上何有此易事而疑之,故愿生者稀。

无人:乃稀有之意,与「十方众生」相比则稀,故言无人。若谓「绝无人」,则与「广大会」矛盾,不可以文害义。

又,疑心而杂行回向,亦得往生;然在花胎五百岁,善导大师云「虽得往生,含花未出」。源信大师承此意,而言「往生报土者不多,往生化土者不少」。

又,此句一方面在于赞叹本愿之利益,「易往」直叹愿益,「无人」反显愿益。谓:

何以易往:愿力不可思议故;

何以无人:愿力不可思议故。

凡经中数言「极难信法」,「难中之难」等,皆反显之义。

二、「一切善恶凡夫……」乃第十八愿「取意之文」,取其意而造文,以显佛本怀。此之化风,道绰禅师已然,请阅《安乐集》之编序。 (发布者: 欢迎投稿,责编:无量光,网站:佛要救你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佛要救你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