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净法师讲演集一 难易二道判

难易二道判 南无阿弥陀佛(三称) (领大众称念「开经偈」) 无上甚深本愿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弥陀真实义。 各位莲友,阿弥陀佛!我很高兴,也很感恩有这么一个清净、宽阔的

难易二道判 

南无阿弥陀佛(三称)

        (领大众称念「开经偈」)

无上甚深本愿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弥陀真实义。

        各位莲友,阿弥陀佛!我很高兴,也很感恩有这么一个清净、宽阔的道场来让我们聚会一处,同研佛法,共沐佛恩,实在是难得可贵的机缘。

        我在台湾大都是独自清修,很少对外公开讲演佛法,套一句俗话说是「才疏学浅」,觉得不够资格来跟大家讲经说法。只因为自己略微了解一点点阿弥陀佛的救度道理,所以就将这些道理集合成书。但是这一些都是经典上的,都是祖师的传承,想不到因此也得到一些有缘的师父或者居士奔相走告,互相传阅这一些书到香港,尤其是传到大陆。

        香港有一位莲友林定玉居士深深领受了这个法门的效益,所以就「吃好道相报」(台语),有好的东西大家就互相你告诉我、我告诉你。刚好我们纽西兰阎文宗居士本来在香港就是一位大护法,可以说香港佛教界的人很少有不知道阎居士这一位大德的,又因香港的林定玉莲友跟阎居士很熟,就这么一个机缘,经由林居士的安排,所以我就到纽西兰来了。如果今天有讲不好的地方,或是感觉不是很契合自己根机之处,先请大家包容。

        今天的主题是「难易二道判」。讲稿总共有两张,而演讲时间仅一个半钟头,所以我们就点到为止,暂不作详细的解释。

难易二道判

        首先,我们先谈「难易」二字的意思。「难」有两个含意,一个是困难,另一个是险难;困难就是不容易,险难就是有危险性。 「易」也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容易,容易就是简单、不困难,另一个是安易,安易就是很安全、很稳当,跟刚刚所谓的险难,是相对比的。「难易二道」,就是「难行道 」和「易行道」,「判」就是探讨它的内容,解释它的意义,然后判别它是属于那一种性质的。

        释迦牟尼佛所说的经典非常多,即一般所谓的八万四千法门。在古印度时代,这八万四千法门,只归类为「空」、「有」两宗,但传到了中国之后,被归为八宗。 「难易二道判」是龙树菩萨的思想见解,他将释迦牟尼佛一生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不管是南传北传、大乘小乘、显教密宗,把它们全体综合分析归纳为这两门。也就是说,佛法虽然多,不离开这两门:不是难行道,就是易行道。

龙树菩萨

        龙树菩萨的伟大,在《楞伽经》里面有谈到。《楞伽经》的翻译有几种版本,在《楞伽经》十卷版本的第九卷,释迦牟尼佛对龙树菩萨做了下列的授记 (释尊悬记之文):

于南天国中,有大德比丘,名龙树菩萨,能破有无见;
为人说我乘,大乘无上法,证得欢喜地,往生安乐国。

        释迦牟尼佛说未来在「南天」── 南印度的地方,有一位大德比丘名叫龙树菩萨,出生于释迦牟尼佛灭度后约七百年间,也就是西元二○○年前后。佛陀称许龙树菩萨能破「有无见」,有无见即是「有见 」跟「无见」,有见就是「常见」,无见就是「断见」,这两种都是邪见。也就是说,若认为人死了,下辈子还会再当人,或者以为万事万物有恒常不变的本性,这个属于常见;若认为人死了,就一死永灭,一了百了,没有所谓的善恶报应,三世因果,什么都没有了,这是属于断灭见。

        然而,不管是常见、断见,或是有见、无见,全都是邪见。若详细讲,邪见的种类很多,归纳起来也不出有见跟无见这两个范围;所以能够破除有见、无见,就等于所有的邪见通通被破除了。简要的说, 「能破有无见」就是能够破邪显正,这就表示龙树菩萨这一位大德比丘具有大智慧,而且辩才无碍,才有能力在当时的印度破除各种异说纷纭的有无见。

        接下来,「为人说我乘,大乘无上法,证得欢喜地,往生安乐国」。释迦牟尼佛的佛法虽有大乘小乘之分,然而本意是大乘佛法,这位大德比丘龙树菩萨能够为众生宣扬释迦牟尼佛大乘无上法。 「证得欢喜地」,这位龙树菩萨,在现生就已经证得欢喜地,「欢喜地」就是十地中的第一地,也就是初地。从修行过程来讲,由初发心开始到成佛,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也就是 「三祇修福慧,百劫种相好」,要从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到十地,然后才等觉、妙觉,所以十地是在最后阶段,初地又是十地中的第一地。

「欢喜地」即「阿鞞跋致」

        一个人如果对未来有不安,他现在就欢喜不起来;反之,如果对未来感觉很安稳,他现在也会很安稳、很快乐。所以学佛念佛的人,如果深信自己未来会往生弥陀净土,他现在心就安,就会欢喜;倘若不确定自己是否能往生,那现在的心就会有所不安。所以,初地又称为 「欢喜地」,就是知道自己将来必定成佛,因而欢喜;另外,证得欢喜地的人,接下来就一直往佛的境界前进,不会退转,所以欢喜地也是不退转菩萨位,称为「阿鞞跋致 」。达到初地位的人,他的悲心是非常深切的,不会因为众生刚强难调难伏而退堕到声闻、缘觉二乘的境界,因为一旦退堕成为二乘,于成佛之道反而是障碍。

        初地欢喜地对我们学佛修行的人来讲是很重要的,因为佛教的目的,就是成佛,如果佛教不讲成佛,那就不是佛教了,我们学佛而没有想到要成佛,或者不敢承担自己会成佛,那么他学佛的心情就还只是结缘性而已。

        「证得欢喜地,往生安乐国」,释迦牟尼佛又预先为已证得欢喜地的龙树菩萨授记他必定往生极乐世界。龙树菩萨的智慧、辩才、愿力都是很深广的,著作也很多, 《中论》、《百论》、《十二门论》,这三论是龙树菩萨有名的著作,再加上《大智度论》就是名闻遐迩的「四论」。所以著作传到中国以后,各宗各派都尊崇龙树菩萨是他们的第一位祖师,因此而有 「八宗共祖」之称。这位各宗各派的祖师,舍身后到哪里去呢?到极乐世界去,往生极乐世界了。 (发布者: 欢迎投稿,责编:无量光,网站:佛要救你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佛要救你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