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我们发愿回向给阿弥陀佛,才能往生,那往生便很难有把握,阿弥陀佛救度的对象也很狭窄,谁敢保证他的功行,已具足往生的资格、条件。其实,只要我们信受弥陀救度,愿生弥陀净土,此后专称弥陀佛名,便已经被救,当下便具足往生的资格了。我们要了解这个「信」是永恒不变、毫不动摇,是金刚不坏的,就算病苦现前也不改变,临终时也金刚不变;它跟世间一般信用的信不同,世间的信用会变,而我们对弥陀的信心是金刚不变,因为信心的对象是阿弥陀佛及祂所完成的极乐世界。信愿行的「信」,应该这样信--阿弥陀佛是无量寿、无量光,能救度任何时代的任何众生,而不应掺杂含有自力的、修功行来回向的成分。完全纯粹接受阿弥陀佛的救度,是「纯他力」的法门,如果还掺杂自己意见在里面,叫「自他二力」的法门。 (《上人讲演集一》一七四-一七六页) 五、「纯他力」和「自他二力」 现在讲这二门的差别。净土根本经典有三部:《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有关掺杂自力,和纯粹他力的内涵,以善导祖师对《观无量寿经》的解释最正确,这里便是引用善导祖师《观经疏》的内容来解释。 《观经疏》总共有四卷,第一卷〈玄义分〉,就是在还没有解释经文之前,先将这一部经的重要义理加以提示,然后才发挥。〈玄义分〉有一段话说: 遇因韦提致请,我今乐欲往生安乐; 韦提希夫人,是佛陀在世时,印度一位国王叫频婆娑罗王的夫人,他们的太子阿阇世王为了夺取王位,把父王、母后关在牢房里,夫人非常痛苦、悲伤,她想:为什么我的家庭,甚至皇家,会有这样忤逆不道的事呢!她非常悲伤地向着释迦牟尼佛所住的方向,祈求释迦牟尼佛来给她说法;释迦牟尼佛应韦提希夫人的祈愿,以神通变化来到夫人的地方。 夫人跟释迦牟尼佛说,这个娑婆世界充满了地狱道、饿鬼道、畜牲道的痛苦,希望我下一辈子,不要再出生在娑婆世界,能够往生到没有三恶道的世界去,希望释迦牟尼佛指示她一个没有痛苦的世界去求生。释迦牟尼佛就以祂的眉间白毫放出光明,普照十方世界,照耀十方世界之后,又将这光明收摄到头顶上来,显现了一个光明台,十方世界的国土,全部在这个光明台上显现出来。夫人观看选择后,禀告释迦牟尼佛说,十方的净土虽然都美好,但是我愿意往生极乐世界。 在这里善导祖师所说的:「韦提希夫人致请,我今乐欲往生安乐,唯愿如来教我思惟,教我正受。」意思是说,我想往生极乐世界,请释迦牟尼佛教导我怎样观想,才能观出极乐世界种种相貌而往生极乐世界。 (《上人讲演集一》一七六-一七八页) 六、「要门」和「弘愿门」 接下来: 然娑婆化主,因其请故,即广开净土之要门; 「娑婆化主」是指释迦牟尼佛,因韦提希夫人的请求,才开展出净土法门里面的所谓「要门」出来。「安乐能人」是指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显彰出「别义之弘愿」。「别义」是指它别于一般教理、一般因果、一般法门,故称作别义;「弘愿」即第十八愿,为救度十方众生,此愿非常弘广,所以叫做弘愿。以这一点可以看出,往生极乐世界有两门,一门是「要门」,一门是「弘愿门」。 其「要门」者,即此《观经》定散二门是也。 「要门」是指什么呢?是指「定」跟「散」这两门。「定」是「息虑凝心」,也就是「十三观」,因为要观想十三观,必须将妄想杂念停息下来,所以叫「息虑」,将整个心集中在这十三观上,所以叫做「凝心」,这个是「定」的法门。「散」是指十六观内的第十四、十五、十六这三观,虽然不像前面第一观到第十三观,必须息虑、凝心,也就是说他的心不是定的,而是散的,但虽是散心,必须去恶修善。 「回斯二行,求愿往生」,是说要回向定散这两门所修,往生极乐世界。如果没有这两门的修行,就没有功德可以回向,也就不能往生了,这是属于要门。 那么「弘愿门」是什么呢? 言「弘愿」者,如《大经》说: 《大经》是指《无量寿经》,在《无量寿经》哪里有说这一点呢?就是第十八愿,所以这一段是指第十八愿来讲的。因为第十八愿一开始便说:「设我得佛,十方众生……」意思就是说,我成佛的目的,就是要使十方众生,通通往生极乐世界,所以《大经》说:「一切善恶凡夫」,十方众生包含起来,就是善跟恶的众生,那么十方众生,是以凡夫为本来讲,不是指圣人;一切善恶凡夫能够往生极乐世界,通通都是依靠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力量,才能往生的。那么这个阿弥陀佛大愿业力的缘,这个力量,是能够使我们超凡入圣,离开六道生死轮回,达到往生成佛,所以叫做「增上缘」,这是指第十八愿来讲。 从以上就可以知道,净土门里面有「纯他力」的,也有半自力半他力的「自他二力」的法门。 佛法大致分为圣道门和净土门;净土门里有要门、弘愿门。要门则分定跟散,定就是十三观,散是三福九品,三福九品必须看《观无量寿经》才能够了解,这是属于「自他二力」的法门,自力回向给阿弥陀佛--他力,使他力能够救度我们,所以说是他力中的自力法门。 (《上人讲演集一》一七八-一八一页) 七、大愿、大业、大力 那么弘愿门呢!是纯粹「他力回向」过来的,「他」是指阿弥陀佛,是阿弥陀佛将祂的力量、功德,回向给我们,使我们白白就能够拥有的,那么祂回向什么给我们呢?前面所讲的「大愿业力」,也就是「大愿」、「大业」、「大力」。 「大愿」,就是刚才所讲的,阿弥陀佛当法藏菩萨的时候,为了救度我们,以五劫的时间去思惟后,考虑出容易救度我们的四十八愿来,这就叫做「本愿」。祂这个本愿,是为我们而发的。 「大业」,就是指大的行为,什么是大的行为呢?就是阿弥陀佛,虽然发了愿,发了愿如果没有付诸实践,这是空愿,不能达到目的,所以必须实践;阿弥陀佛经过了兆载永劫,去行菩萨万行,可以说祂这个行,是为我们而修的。 有了愿、有了行,愿行圆满之后,就有了「大力」出来。「大力」就是无碍光明的摄取力和无为、无漏的名号功德力。《观无量寿经》说:
(发布者: 欢迎投稿,责编:无量光,网站:佛要救你,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