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精要法语讲记 贰、实修篇 二、称名仪则(2)

必须调停得中, 方可唯益无损耳。 还没证法身——无生法忍,在修持方面应该调理,符合我们的根机、体力等,这样才可以唯益无损,只得利益而不受损失。 所谓「勇猛心好发,长远心难持」,一旦说修行了:「赶紧呀!努

必须调停得中,
方可唯益无损耳。

还没证法身——无生法忍,在修持方面应该调理,符合我们的根机、体力等,这样才可以唯益无损,只得利益而不受损失。

所谓「勇猛心好发,长远心难持」,一旦说修行了:「赶紧呀!努力啊!」结果就是那么三天的热头,热劲一过,底下长远不了,就受损伤了。好像吃饭,一顿吃的死饱,把肠胃胀坏了,下次不能吃了。

修持也一样,你就要依你的根机,细水长流慢慢来;念佛也一样,一天特别勇猛,念了六万、八万,第二天就掉六千了,第三天不念了!你就实实在在,根据你的体力、精力状况,相续念佛就好。

13. 守愚

念佛之人,勿自仗聪明智慧,
须抛之于东洋大海外。
念佛一法,最好学愚夫愚妇,
老实行持为要。

只安守我们的愚痴本份,就这样念佛就好。法然上人也说:「还愚痴,生极乐。」愚痴老实的人,念佛最容易得利益。从古到今,都是如此。因为他全靠佛,他没有自己的东西。

14. 守实

修净业的人,着不得一点巧,
倘或好奇厌常,必致弄巧成拙。
若肯守平淡朴实家风,
则极乐之生定可预断,
否则,不生极乐,亦可预断矣。
少实胜多虚,大巧不如拙。

说修净土的人,你不要追求那种玄奇好妙的,因为我们念佛每天都念这一句,很平常。如果喜好新奇,不喜平常,必然最后吃亏。

净土法门平常、平淡,淡味才是常味。喝水就是很平淡的,这个淡才是常。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你说有什么味道呢?「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很平淡,平平淡淡。

甘于平淡,老实念佛,决定可以判断你能往生。如果你不这样,好奇、好玄、好妙,不喜欢老实念这句佛号,那么,你不生极乐,也可以预断,不生极乐,必堕三恶道。

「少实胜多虚,大巧不如拙」:这是指我们念佛要实在,不要求花俏,就是一句接一句地念。

15. 守约(功课)

「约」就是简约、简单,不要复杂。

修持功课,随机而立,
愈简愈妙。

在家人我们修学净土法门,功课怎么定呢?随着你的根机来定,越简单越高妙,不要诵一大堆咒、一大堆经,我们净土法门只是专念净土三经;你不识字,或者你没有时间诵长卷的《无量寿经》,你可以诵短卷的《阿弥陀经》。

你说:「我《阿弥陀经》也不想诵,我就想念一句佛。」好!愈简单愈妙,随你的根机,适合你的情况就行。

念佛之人,以省事为妙。
若过为张罗种种行宜,
或致疲劳。

我们办任何事情,都要实实在在的,不在形式上做太多,形式上做太多,或许身心很疲劳。

比如说我们打佛七,就很简单引导大家来念佛。绕了很多形式,师父们也累的筋疲力尽的,都是形式化,那就不必要了。这个可以作为一个原则,在任何场合大家自己来体量,只要是大家能身心协调来念佛就好。

16. 守宜

念佛岂有定章,
但取适宜。

念佛并没有一定要如何,一定不能如何;根据你的环境、因缘、状况,适合你的根机就行了。

法无定相,不可固执,
亦不应泛滥。
唯取得益合机为事耳。

不能太固执死板,也不要太泛滥,一点规矩也没有。能够得利益,适合根机,这是一个大原则。

念佛须音声高低适中,缓急合宜。
若高声如赶贼之猛烈,
始则心火上炎,或致吐血,
以成不治之病。

念佛声音大小、速度快慢,必须适中,也随着你的体力,如果你老是高声,就像赶贼一样,又急又猛,就会心火上炎,时间长了就会得病,甚至会吐血。

有莲友问:「师父!都说念佛消业障,我怎么念佛心脏跳得快了?」是因为她本人气力也不足,年纪也大,定的标准太高,一天定三万声,又赶得急,赶得快,每天念就想那个数字,这样心脏就跳快了──不必这样。你不要定三万,两万也行;不定两万,一万也行,根据你的体力和时间。念佛不一定都在数字多少这方面,你稳稳当当地念。

朗念默念,两俱有益。

有大声念、小声念、金刚念和默念。「朗念」就是大声念出来;「默念」就是心中念,不出声。小声念就是小小声;金刚念就是自己念、自己听到,声音在口耳之间,旁边人听不到。

这四种方法你自己调节,大声念,念累了,就小声,小声还累,就金刚念,再累就默念,默念昏沉了,就提声念,高兴了,我就唱着念,都可以。

然朗必不能久。
多主于默,则不至受伤致病耳。

大声朗念总不能时间很长,所以多主张小小声,或心中默念不出声,这样不致于伤神伤气。

念佛一事,当随个人的力量,
随便出声、默念、大声、小声皆无不可。
凡同众修持,需按大家之精神另定。

如果一个人修持,按自己定;大众共修,比如说在寺院打佛七,你要看看大众,来的都是七老八十的,就不能安排太紧;如果是年轻人,身体健壮勇猛,信心也充足,就可以紧一点。

个人修持,须按个人精神为定。
精神用极之后,
不是退堕,便是受病。
量己力为,则有益无损矣。

老法师很慈悲,说我们人的精神都有限,如果一次把精神用极了、耗尽了、耗干了,那么只有两个结果,不是受病就是退堕,退心了,下次不敢来了,一听打佛七,头皮都发紧了,不去了;什么是受病?伤气了,或者精力受损了,结果闹出病来了,这样都是过了。

所以,应该调理,「量己力为」,量自己的力量,松紧适宜,这样才「有益无损」,只会有利益,不会有损伤。

17. 妄想

我们念佛,凡夫都有妄想杂念,那么怎么对治它呢?这里提供一个印光大师的说法给大家参考:

妄想起时,
只一个不理,
便不会妄上生妄。

妄想起来了,你不要理它,你还接着念「南无阿弥陀佛」,它就消失掉了。如果你老是想:「我怎样把你对付住……」,便形成了一个对手,这样会妄上增加妄念。

印光大师打了一个比喻:

譬如小人撒赖,若主人不理,彼即无势可乘。
若用刚法抵制,彼亦以刚法从事。
若以柔法安慰,彼必谓主人怕他,又益加决烈。
二者皆是损多而益少。
只置之不见不闻,彼既无势可乘,只得逡巡而去。

「小人」本来是指过去大家庭里的仆佣,现在来说,像我们各位做奶奶的带小孙子,这小孙子有时候无理取闹,你用刚法打他,越打他哭闹得越凶;你用柔法哄他,越哄他越是无理要求;弄得你没有办法。你不理他,他哭一哭,自己就不哭了,找玩具去玩去了;他闹一闹,自己去找小朋友去了。 (发布者: 欢迎投稿,责编:无量光,网站:佛要救你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