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遇法,平生业成--不体失往生。 临终遇法,临终业成--体失往生。 念念业成,不待临终或将来。 善导祖师《法事赞》言: 以佛愿力:五逆十恶,罪灭得生;谤法阐提,回心皆往。 阿罗汉言:「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有三种自然: 业力自然--如杀人堕狱,如是因,如是果。 愿力自然--第十八愿言:「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法尔自然--如火必烧,水必湿,食必饱,饮必润。 摄取不舍--《观经》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临终佛迎--《小经》言:「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 《龙舒净土文》〈备说〉: 昼必有夜,必为夜备;暑必有寒,必为寒备;存必有去,必为去备。 今日为明日准备--民生物品。 现在为将来准备--经济健康。 今生为来生准备--往生净土。 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来生比明日先到。有智之人,平生之现在即应完成来生之备。 (三)必定来迎,故名业成(摘自净宗师父《阿弥陀经》直解) 经文说临终佛圣来迎,有人遂以为一生念佛,往生都是不定,临终见佛来迎,往生才算决定,往生之业才算达成,也就是所谓的「临终业成」。这显然是对经文的误解。 这有二点理由:一、既说临终来迎,可知在此之前往生之业已经成就,如果往生之业不成就,不可能有佛圣来迎。即如世间婚姻,也要事先确定,至时才有迎亲嫁娶;婚约未定,不可能迎娶。二、如果说是临终业成,临终必须有往生之业,可是经文临终的时候不说念佛,缺少往生之业,更谈不上什么业成不业成。往生之业,是在平生「若一日若七日」的念佛,临终只说佛圣来迎,可知往生之业成就于平生,临终佛菩萨自然来迎,也就是「平生业成,临终来迎」。 然有临终业成者,此则限于临终念佛之人,如《观经》下品,因为平生不曾念佛,直到临终才遇到善知识教以念佛,所以是临终念佛、临终业成;本经所说为平生尽形寿一向专念的人,临终不论有没有念佛,阿弥陀佛都来迎接,即是平生念佛、平生业成,不可说为临终业成。 又据《观经》,临终一念念佛,往生之业当下成就,阿弥陀佛应声来迎,可知当念念佛,当念业成,念念念佛,念念业成,并非念佛累积到某种程度往生之业才成;又可知所谓的往生业成是成在阿弥陀佛名号本身,众生念佛,即是以佛的成就为自己的成就,并非阿弥陀佛没有成就众生的往生之业,众生称念而能自己成就往生之业。如同箱中先有宝,伸手即能取到宝;阿弥陀佛名号中本来就有众生的往生,众生称名立即获得往生。 《无量寿经》阿弥陀佛因地发愿说:「十方众生,称我名号,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我若不成就十方众生往生之业于名号中,则不取正觉;必须名号中成就十方众生往生之业,才取正觉。《阿弥陀经》说:「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又说:「成就如是功德庄严」。从弥陀来说,十方众生的往生之业,阿弥陀佛十劫之前成佛之时,就一体成就在其正觉名号之中。从众生来说,发起归命念佛之一念,名号功德成为众生所有,当下往生之业成就。善导祖师说:「南无者,即是归命;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业成不坏故,自然念念不舍;业成满足故,自然「一心不乱」。善导祖师以此而说:「一心专念弥陀佛名,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凡一件事,若未成,则仍有不确定的因素;若已成,则无任何不确定因素。一心专念,念念不舍,往生之业已成故,说为正定之业,否则不能称为正定之业。 四、现生不退 (一)典据、字意、宗义 典据:「特色」举出十则,在此引用数则经论法语以明。 《无量寿经》言: 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 《阿弥陀经》言: 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龙树菩萨《易行品》言: 若人欲疾至,不退转地者,应以恭敬心,执持称名号。 字意:现生:现在还生存在娑婆世界,尚未到极乐世界。不退:亦名「必定位」,亦名「不退转位」;将来决定成佛之位,不退转成佛之位。现生不退:现在娑婆世界即己获得不退转位,不必等到往生极乐世界方才获得。 宗义:弥陀本愿名号具足万善万德,此万善万德让于称名之人,所以称名愿生之人,现生即已完全成就将来往生成佛之正因正业,于此娑婆世界虽是凡夫,已获不退转决定成佛之果位,将来诞生极乐,自然升进成佛。 (二)现生不退,不待往生 不退:亦名「正定聚」,亦名「必定位」,亦名「不退转位」。将来必定成佛之决定地位,不退转成佛之位。 人有三种:决定不退,名「正定聚」;决定流转,名「邪定聚」;随缘不定,名「不定聚」。
(发布者: 欢迎投稿,责编:无量光,网站:佛要救你,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