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净法师讲演集一 「净土宗善导流宗风」略讲(4)

到了寅时(凌晨三~五点)从床上坐起,和颜喜悦地对大众说:「到此方知,功不唐捐。」话说完之后,隋即念佛坐化往生。 (《影尘回忆录》下册,倓虚大师讲述) 这可说是在家居士念佛往生很好的典范。当初他在房间里面念佛

到了寅时(凌晨三~五点)从床上坐起,和颜喜悦地对大众说:「到此方知,功不唐捐。」话说完之后,隋即念佛坐化往生。

(《影尘回忆录》下册,倓虚大师讲述)

        这可说是在家居士念佛往生很好的典范。当初他在房间里面念佛,房门外用钥匙锁着,不想让人打闲岔,但不知不觉从房间里走到外面的大殿念佛,这件事迹当时轰动整个湛山寺,这等于是神通的境界,可说念佛念到相应,也能一时获得神通。他向弥陀祈愿两件事:一是生时身无病痛,二是如果生病了,那就往生,不要拖累自己或别人。我想这是我们不管在家出家,有学佛没学佛,所有人的愿望,大家都希望活着的时候能够健康无病,临终的时候,可以安然、自在、庄严地往生。他临终时所讲的那句话 ──「到此方知,功不唐捐」,给我的印象非常之深刻。

恪守传承

        接下来第五点:

恪守传承--著作讲演,必依传承,绝不妄自,越格发挥。
他宗他流,言论若异,敬而不依,坚持本流。

        这里并不是禁锢思想自由,排斥著作或不准讲说这个法门,倒不是。既然说「著作讲演」,就表示有著作,要讲演,只是必须依据传承,而不师心自用地妄自越格发挥,这个很重要。因为我们这个法门,有经典的依据,有祖师的传承,我们所阐释、所发挥的,必须在这个经典依据之内,必须遵循着祖师的传承,若超越这个范围,就不是我们本宗本派,等于是他宗他流了!若是他宗他流,就是善导大师所讲的「别解、别行,异学、异见、异执」。

        在《善导大师全集》第二四六页倒数第四行说:

又深心深信者,决定建立自心,顺教修行,永除疑错;
不为一切别解、别行、异学、异见、异执之所退失倾动也。

        这里所说的「别解、别行、异学、异见、异执」,指不是我们这个宗派的法门、学说。所谓「别」,是分开,把一个东西分成二个,叫做别。

        我们净土宗的思想,宗旨就在于「众生称念,必定往生」,这是每个人都做得到的,所谓「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万修万人去」。如果他所了解的,他的见解、知见不是这样,以为念佛之外,还需要加上其他的修行才能往生,或者是同意念佛虽可以往生,但需要在念佛的功夫上达到某一种水平,这等于表面上虽然都是修净土法门,可是他的学说不是纯正的净土,这叫做「别解」。解既不同,行当然也就不一样了,所以叫做「别解、别行」。

        至于「异学、异见、异执」,「异」就是完全不相同。所谓异学,他所学的可能是佛教里面的圣道门,也可能是净土宗里面的别派别流,甚至也可能不是佛教,而是其他宗教,所以叫做异学;所学不一样,知见当然不同,这叫异见;异执,既然所学、所见不同,自然所执持的见解也就不同,见解不同,往往就会自是非他,障碍到我们的法门。所以,我们可以演讲,可以著作,但如果没有恪守传承,依照传承祖师的阐释去解释、发挥,那等于是违经叛教,师心自用了,甚至是别宗别派了。所以,这一段也很重要。

《选择本愿念佛集》是善导大师思想的指南针

        其实,要阐释发挥都不容易,因为倘若对教理没有正确了解,是阐释不出来的。阐释都不能,更何况是发挥?像我所编的这一套书,其实也没什么发挥,只是把祖师所写的加以整理,顶多做一些诠释。

        法然上人的《选择本愿念佛集》,其实发挥的也不多,只是把善导大师的著作,有组织、有系统地整理出来,好让我们这种不大有学问,又没有智慧,根机低劣的人,看《选择本愿念佛集》就容易掌握到善导大师的整个著作和思想。因为善导大师五部九卷的著作,其实很驳杂,里面有方便的,有真实的,如果不是经常地阅读、思惟、融会、贯通,往往容易误解、错解。法然 上人有学问、有智慧,他看《观经四帖疏》就看了八遍,其他著作,想当然也看了好几遍。以他的智慧学识,所整理出来的《选择本愿念佛集》,对我们来讲,可以说是善导大师思想的指南针。他整理得很好,很有逻辑性,很有条理和系统,所以要善巧了解与掌握善导大师的思想,透过《选择本愿念佛集》最简便。因此,大家对于《选择本愿念佛集》,可以多看几遍。

亲近同门

        接下来谈第六点 ──亲近同门。

亲近同门--亲近同门,切磋法义;若非同门,不亲不近,防退失故。

        这一条可说完全依循、传承于善导大师立教开宗的精神,也是我们这个法门的特色。这五句都是依据善导大师的思想、著作而来,等同善导大师所讲的。它攸关我们这个宗派行者法身慧命的问题,所以这一点非常重要,不可以模糊,不可以苟且,也不可以妥协。同时,能够做这样的立论,其实正是慈悲和智慧的表现,因为它能够坚固地维持我们这个宗派宽广、平坦的大道。孔子说:「一言以为智,一言以为不智。」听他所讲出来的话,就知道他懂还是不懂,有正确掌握,还是没有正确的掌握。

        「亲近同门」,首先有必要先消文。同门就是「同门的善知识」,也就是善导大师所讲「同行善知识」的意思。「亲近」,和一般亲近的讲法不一样,这里所说是「真谛」的范围,所讲的都是有关「往生之道」的教理,不是在讨论俗谛的处世之道。这里的「亲近」,有类似「依止」的意思。依止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依赖有德有行的地方而不离开」,这个叫做依止。出家众到外地、到寺院挂单,都要先到客堂去跟知客师见面,如果对方来挂单是说「我要打扰常住」,就表示他只要暂住几天,但如果说「我要亲近常住」,就表示他有可能要一辈子住下来,或一段长时间都住在这里,依止这里的善知识来学法,所以说是「亲近常住」。

        「依止」两个字的意思,戒律上有说:「新受戒者,初入佛法,万事无知,动辄违教,故律中制定,未满五岁,或已满五夏之愚痴者,应依止有德,咨承法训。」这个就是依止。也就是说,刚进入佛门新受戒,学习佛法,什么都不知道,言语举止往往会违犯戒律、违背教理,因此戒律就规定出家未满五年,需要专心学戒,满五年之后,如果仍然不够了解,还要继续依止对戒律了解而有德行的人,向他学习。 (发布者: 欢迎投稿,责编:无量光,网站:佛要救你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佛要救你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