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净土宗的成立及其实际创始人的确立(曹晓虎)

论净土宗的成立及其实际创始人的确立 曹晓虎 内容摘要:净土宗的定义和其创始人的定位历来是有争议的问题。净土宗除了组织和法嗣传承制度,作为宗派存在的条件都具备,尤其是具有完备的信仰体

  论净土的成立及其实际创始人的确立

  曹晓虎

  内容摘要:净土宗的定义和其创始人的定位历来是有争议的问题。净土宗除了组织和法嗣传承制度,作为宗派存在的条件都具备,尤其是具有完备的信仰体系和独特的修行方法。在这些方面,甚至比一些其他宗派还要典型。从信仰和修行方面看,净土宗仍然自成一体。昙鸾对净土宗有开创之功。昙鸾对净土宗经典的注解和宣扬具有开创之功。在中国佛教史上,最早为阿弥陀净土信仰提出系统判教理论的高僧就是昙鸾。他的般若学根基为净土宗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并影响深远。昙鸾倡导的持名念佛方法成为净土宗主要修行方式。

  关键词:净土宗宗派创始人昙鸾

  作者简介:曹晓虎,哲学博士,现为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

  净土宗的定义是有争议的问题。《佛光大辞典》对其定义是「以往生极乐净土为目的之宗派」。然追求往生极乐净土的信众很多,有不少人兼修其他法门,甚至本身属于其他宗派。而且净土宗能否被视为一个宗派,仍有争议。所以,有必要对于净土宗的成立和定义加以详考。这又关涉到净土宗的实际创始人的确立问题。

  与其他宗派相比,净土宗缺乏严密的传法世系。佛教史上净土宗祖师系统,并非根据师徒相承、衣钵相传的原则,而是后人将历史上倡导阿弥陀净土信仰有较大影响的人物编排而成。南宋四明宗晓(1151~1214)在《乐邦文类》卷三中立慧远、善导、法照、少康、省常、宗赜等为净土历代祖师,志盘《佛祖统纪》卷二十六《净土立教志》改立慧远、善导、承远、法照、少康、延寿、省常为净土传承。明清之际加推袾宏为八祖。清代道光间,悟开推智旭为九祖、实贤为十祖、际醒为十一祖(《莲宗正传》)。民国时期的印光又改推行策为十祖,实贤、际醒递降为十一祖、十二祖。印光的门下推印光为十三祖。

  汤用彤先生说:「至于净土,则只有志盘谓其『立教』,但中国各宗均有净土之说,而且弥陀、弥勒崇拜实有不同,亦无统一之理论。」对此,陈扬迥先生这样认为:「净土宗只是学派意义上而不是宗派意义上的『宗』,即『寓宗』。它始终没有自己的组织和法嗣相传的制度。」

  其实,净土宗除了组织和法嗣传承制度,作为宗派存在的条件都具备,尤其是具有完备的信仰体系和独特的修行方法。在这些方面,甚至比一些其他宗派还要典型。

  对于净土,汤用彤先生就明确地把它分为信仰和修行两个方面:

  净土教可分为二,一净土崇拜,一净土念佛。净土崇拜者,以礼佛建功德为主。凡北朝造像之所表现,或礼弥勒,或礼弥陀,以至崇拜接引诸佛如观世音等。造像建塔,为父母等发源往生乐土。此世俗一般之所行,其性质与西洋所谓宗教信仰相同。净土念佛者,以念佛禅定为主。(礼拜附之)因禅定力得见诸佛,得生安乐土。此则以修持为要目,与徒重崇拜者不同。净土崇拜势力极为普遍,在历史及社会上自为一大事件。然净土念佛,在佛教亦为极可注意之理行……

  弥勒净土念佛,在释道安以后,殊少所闻……至若弥陀净土,则郁为净土之正宗。

  虽然没有严格的法脉传承制度,但从信仰和修行方面看,净土宗仍然自成一体。若论法脉,佛教其他宗派也不能完整而清晰地梳理出一个传承体系,愈往后期愈难保证法脉的连贯。试想,如果一个僧人没有继承某个宗派的衣钵,但他重点修行了禅宗法门,比如参话头,并有所成就,我们就可以说他属于禅宗。同理,一个人物也可因其阿弥陀净土信仰和主要修念佛法门而被归于净土宗。我们认为,在佛教史上,信仰阿弥陀佛、以念佛(注重持名念佛)为主要修行方式、以往生极乐世界为目的的佛教思想体系和信众团体被约定俗成地称为净土宗。

  有了判断宗派成立的理论依据,其创始人也就不难确定。最早提倡阿弥陀净土信仰的高僧是东晋慧远。慧远时期已经译出的相关经典有《无量清净平等觉经》、《无量寿经》和《佛说阿弥陀经》。《高僧传》卷六《慧远传》记载了慧远与「十八高贤」建立莲社之事:「远乃于精舍无量寿像前,建斋立誓,共期西方。乃令刘遗民着其文曰:惟岁在摄提秋七月戊辰朔二十八日乙未,法师释慧远贞感幽奥,宿怀特发,乃延命同志息心贞信之士百有二十三人,集于庐山之阴般若台精舍阿弥陀像前,率以香华敬廌而誓焉。」现代的佛教学者多怀疑这种记载的真实性,但不能否认庐山慧远对弘传阿弥陀信仰的所起的重大作用。以至于宋元以后的佛教史籍将慧远列为净土宗初祖。但慧远在这方面的贡献似还不足以起到开宗立派的作用。

  学术界曾普遍认为善导是净土宗的实际创始人,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认为其实比善导要早。上述汤用彤先生《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提到净土宗(书中称「净土教」)时,着重考察的就是昙鸾的阿弥陀净土信仰及其念佛修行对于后世修行方式的影响。从信仰和修行两个方面对净土宗进行定位,昙鸾可归于净土宗之列。陈扬炯的《中国净土宗通史》就将昙鸾作为净土宗初祖。现代很多学者采纳了这种观点。2003年8月20日至22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山西省佛教协会、净土古剎玄中寺联合主办的「净土宗文化研讨会」在太原举行。在会议上,学者们讨论了净土宗祖师序列问题。根通法师在《昙鸾大师历史地位再探讨》中说,倡导称名念佛自昙鸾大师始,到道绰大师又有重要发展,昙鸾大师应该是我国汉传佛教净土法门的初祖。温金玉教授提出了「净土十五祖新判」,明确指出应将昙鸾、道绰列入目前中国佛教所共同崇奉的净土祖师序列。他们的观点与笔者不谋而合。

  作为中国佛教宗派的创始人,必须具备几个条件:

  一、确立宗派依据的主要经典,以区别于其他宗派。

  昙鸾的净土思想来源比较集中和单纯,主要在「三经一论」之内,即《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和《往生论》,昙鸾的阿弥陀净土信仰最早就缘于《观无量寿佛经》。他专门作《<往生论>注》,对后世影响深远。虽然很多大乘佛教经典都涉及到阿弥陀信仰,但大都不是专门讲这方面的内容,「三经一论」是专门和系统阐述阿弥陀信仰的经典,是净土宗自成一体的经典依据。昙鸾在这个方面的贡献无人可望其项背。

  二、在解释这些经典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判教理论,体现佛教宗派独特的思想。

  在龙树所著《十住毗婆沙论.易行品》中,已提到阿弥陀佛的本愿力以及未来世的弥勒佛等等,并把借他力求取净土的修行方法称作「易行道」,以与他种修行方法的「难行道」相区别。他说:易行道者,谓信佛语,修佛三昧,愿生净土,乘阿弥陀佛愿力摄持,决定往生不疑也。如人水路行,借船力故,须臾即至千里,谓他力也。在中国佛教史上,最早为阿弥陀净土信仰提出系统判教理论的高僧就是昙鸾。在他所注《往生论注》中,引龙树所著《十住毗婆沙论》,提出菩萨欲求阿毗跋致(不退转法),有易行道和难行道两种。在五浊恶世无佛之时欲求阿毗跋致,属难行道,会遇到多种困难: (发布者: 欢迎投稿,责编:无量光,网站:佛要救你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佛要救你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