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导祖师到了二十岁,受具足戒以后,就与妙开律师共同探讨《观经》,悲喜交欢地说:“修余行业,迂僻难成,唯此观门,定超生死。”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修念南无阿弥陀佛以外的法门,想要解脱成佛,要经过比较长久的时间,要走过较迂回的路。也就是说不能当生成就,时间要经历更长久,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这是通途的修行,历劫成佛。那么迂回就不是直路,要经过弯弯曲曲的道路,才能到达目的地。念南无阿弥陀佛定超生死,因为《观经》这部教法,是世尊教我们念佛的教典。
《观经》虽然是世尊为韦提希夫人与未来世一切被烦恼贼所害的众生说出十六观法,第一观日观到第十三观杂想观是定观,十四观上辈观、十五观中辈观、十六观下辈观是散观。虽然世尊在王舍城的皇宫为韦提希夫人说出这十六观法,可是《观经》到流通分,世尊付嘱阿难尊者念佛,并没有付嘱阿难尊者修持观法,所以《观经》定善、散善的观法是世尊的方便,念佛是弥陀的真实,所以在付嘱阿难之流通分的经文,世尊对阿难尊者开示说:
【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
“持是语”,“是语”就是世尊为韦提希夫人所讲的十六观法。要如何以此十六观法修持?持无量寿佛名。无量寿佛是汉语,阿弥陀佛是梵语。持阿弥陀佛的佛名,持名念佛。所以要如何实践《观经》这部教法?念佛。
这段流通分付嘱念佛之文,善导祖师在《四帖疏》解释说:
【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上来虽说”,就是这十六观法。十六观法包括定善与散善,所以叫做两门之益。依照定善修观,依照散善修观,同样能获得利益,所以叫做两门之益。
“望佛本愿”,可是如果站在佛彻底要利益众生的真实来讲,阿弥陀佛以名号要救度众生,就是阿弥陀佛的本愿。本愿如果概说,是四十八条大愿的每一愿,这叫做因地之愿。但是四十八条的大愿之中有真实愿、有方便愿,誓言绝对以名号救尽十方每一个众生在第十八愿,因为四十八条的大愿当中,唯有第十八愿有“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誓言绝对救度。法藏菩萨发愿说: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十方众生,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乃至十念是念什么?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善导祖师注解为:长在一生,短在十声一声的称念。因此念南无阿弥陀佛定超生死,是善导祖师与妙开律师共同探讨《观经》后,内心非常的悲喜——悲,就是因为欢喜到可以令自己、也令一切生死的凡夫念佛超越生死而欢喜——喜极而泣。喜极而泣,就是欢喜到究竟,会流下欢喜的眼泪。念佛如果有所感应的人,自然就能体会那样的心情。
《观经》在隋唐之初,是最受欢迎的经典之一,不只是净土教家所尊重,也普遍受到佛教界全体的敏锐注目,演讲、读诵此经的,可说是所在多有。就“时”与“机”的痛烈反省,也就是自觉末法时代宣说救度罪恶生死凡夫的教法,这部《观经》之广受重视与喜爱,实在也是当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