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说念佛 总结

总 结 这十七条文,我们来总结一遍。 第一文,道绰禅师立圣道、净土二门,判一代圣教,而舍圣道正归净土之文。把一代佛法大判为圣道门、净土门,净土法门以外的所有法门,禅、密、天台、华严等

    这十七条文,我们来总结一遍。

    第一文,道绰禅师立圣道、净土二门,判一代圣教,而舍圣道正归净土之文。把一代佛法大判为圣道门、净土门,净土法门以外的所有法门,禅、密、天台、华严等通通属于圣道法门。圣道法门难修难证,净土法门易修易往。所以劝导大家暂舍圣道法门,选入净土法门。这是第一文的大意。

    第二文,善导和尚意:释尊出世本意,唯说念佛往生之文。虽然圣道、净土都是释迦牟尼佛所说之教法,然释迦牟尼佛以圣道法门为方便,虽说种种法门皆解脱,「随宜方便化群萌」,而以念佛为释迦牟尼佛兴出此世的唯一目的。所以说「释尊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文中讲:「种种法门皆解脱,无过念佛往西方。」圣道、净土两相比较,净土法门是释尊出世之本意,劝导我们应当信入净土门。这前面第一、第二文是净土宗的教判。所谓教判,就是把一代佛教做一种分判。各宗有各宗的教判,我们净土宗大判为两类:圣道、净土。圣道门是难行道,是自力,难修难证;净土门是易行道,是他力,易乘易往。

    第三文,善导和尚立正杂二行,舍杂行归正行之文。进入净土门,净土门的修行方法有二种:一种是行正行,一种是行杂行。种种修行,原来修圣道法门的人转入净土门,而对圣道法门修行的方法、修行的功德不愿意放弃,所以,劝导他们以原来圣道修行的方法,回向求生净土,这叫杂行。那么,把圣道修行的方法都放在一边,完全依据净土经典的宗旨来修行,就叫做正行。正行分成五种:读诵、观察、礼拜、称名、赞叹供养。五种正行当中,第四种是正定之业,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是决定往生之业。为什么?顺彼佛愿故。其它四种是助成正定之业,称助业。这样的目的,是让我们选入正行,正行当中,选入正定业。

    第四文,善导和尚判正杂二行得失之文。若正行之人,专修念佛,十即十生,百即百生。若杂行之人,百时稀得一二,千时稀得五三。我们愿求生极乐,当然都希望行十即十生、百即百生的专修念佛,而把千中难得五三的杂行暂时放一边。为什么杂行难得往生?举出了十三点理由,这里说了九点。专行念佛百即百生,说了四点:无外杂缘得正念故;与佛本愿得相应故;不违教故;随顺佛语故。

    第三、第四文是净土宗的行判。我们入净土宗,应该怎样修行呢?把修行大判为二种:正行与杂行,而劝我们应当选入正行。正行当中,有助业与正定业,而应当进入正定之业。前面四文是祖师的教判,底下第五文到第十五文,是解释净土三部经的宗义。

    第五文,总说三部经。净土三部经在一起,总体的说明,是选用善导和尚之意。「《无量寿经》四十八愿唯明专念弥陀名号得生」,这是《无量寿经》的宗旨;「《阿弥陀经》中,一日七日,专念弥陀名号得生」,这是《弥陀经》的宗旨;「《观经》定散文中,唯标专念名号得生」,这是《观经》的宗旨。这样,三经宗旨完全一致。不仅如此,这里说到「诸经之中,处处广赞念佛功能」,念佛不光是净土三部经的宗旨,也是释迦牟尼佛一代教法当中经常提到、经常赞叹、也是一切经的宗旨。不仅如此,不光是释迦佛一佛赞叹,十方恒河沙诸佛也证诚不虚,那么也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的本心、本意。所以,第五文说到三经宗旨完全一致。

    第六文、第七文、第八文是特别就《无量寿经》来说明,它的宗旨是在专念弥陀名号。

    第六文,弥陀如来唯以名号为往生本愿之文。四十八愿虽然广博,其中以第十八「念佛往生愿」作为阿弥陀佛因地所发之本愿。所以,四十八愿的归宗、核心就在这条愿上。如果没有这第十八「念佛往生愿」,这四十八愿完全落空。如果有这一愿,这四十八愿就完全能够得到。所以,最重要的是往生净土,而法藏菩萨建立极乐净土,有种种的庄严,成就无量光明、无量寿命,衪唯一的目的在于要我们众生念佛去往生,所以称为「往生本愿」。那《无量寿经》所说不过是四十八愿,而四十八愿所说的,都指向这第十八愿──念佛往生之本愿。所以,这就作为《无量寿经》的宗旨,而这四十八个字是善导祖师解释弥陀的第十八愿,非常的珍贵,也非常的简洁。

    第七文,念佛利益之文。是在《无量寿经》下卷,说念佛之人:「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在《无量寿经》当中,虽然说到念佛,在三辈文当中,也说到发菩提心、舍家弃欲、行作沙门等等,可是,来到经的结尾,不赞叹其它法门,不说其它修行的利益,唯说念佛利益是无上功德,比较起来,修行其它法门为小利,功德为有上,而显示念佛才是释迦牟尼佛说《无量寿经》的宗旨。

    第八文,末法万年之后,余行悉灭时,释迦如来以慈悲特留念佛之文。也显示释迦牟尼佛讲这部《无量寿经》是衪整个出世的本怀,特别留下这部《无量寿经》、念佛法门。那么,我们也就知道,念佛以外的种种修行,是随顺众生的根机讲的。比如说,法灭的时代,其它法门修行的根机一个也没有了,当然不能再有了,也不能留下来了,可是念佛法门是适合一切时代、一切众生的根机。所以又选第六、七、八三条文,进一步解释和左证上面第五文中「《无量寿经》四十八愿,唯明专念弥陀名号得生」。

    第九、十、十一文是说《阿弥陀经》的宗旨。

    第九文,以念佛为多善根、以诸行为小善根之文。文义非常明显,念佛之外其它一切诸行,若比念佛,全非比较,都是少善根福德因缘,不能往生极乐无为涅槃界,唯有念佛是可往生极乐无为涅槃界的,由是劝导我们应该舍弃少善根福德因缘的杂行杂修,而应当执持多善根、大善根、殊胜的善根、无上功德的六字名号,作为往生之正行正业。

    第十文,十方诸佛护念念佛行者之文。说念佛不仅得往生之利益,也得现世种种之利益,十方诸佛唯护念念佛之行者,而不是去护念杂行之人,十方诸佛在《阿弥陀经》当中出广长舌之相,来证诚念佛必然往生。有人问说:「《无量寿经》、《观经》十方诸佛为什么不出广长舌相证诚呢?」答有两点:第一,说到《无量寿经》的时候,还说到三辈,如舍家弃欲、行作沙门。说到《观经》的时候,也说到观佛三昧,也说到三福之业、九品之行,如果出舌证诚,到底证诚哪一个呢?所以就没有。而《阿弥陀经》当中,说其它的所有余行、余善都是少善根福德因缘,不能往生,唯有念佛能够往生,这样十方诸佛证诚就非常清楚了。第二,既然十方诸佛在《阿弥陀经》当中出广长舌相来证诚念佛,也等于是在证明《观经》和《无量寿经》里边所说之念佛。本来在佛法当中,如果有佛出来证明,这就是讲大乘了义之教。如果是不了义教,则没有佛来证诚。而在这部《阿弥陀经》当中,六方恒河沙诸佛都出来证诚。这是所有一切佛经当中所没有的,只有这部经才有,可见这部经的重要地位、念佛法门的重要,劝导我们应当专行念佛。 (发布者: 欢迎投稿,责编:无量光,网站:佛要救你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佛要救你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