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佛教常兴 于 2014-2-3 22:47 编辑 【佛光普照,唯摄念佛者】 观无量寿经:“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一一好中,复有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偏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善导祖师: 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 唯观念佛众生摄取不舍,故名阿弥陀。 ——《往生礼赞》「唯摄念佛」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482页) 但有专念阿弥陀佛众生,彼佛心光,常照是人,摄护不舍; 总不论照摄余杂业行者。 ——《观念法门》「唯摄念佛」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343页) 佛光普照,唯摄念佛者。 问曰:备修众行,但能回向,皆得往生;何以佛光普照,唯摄念佛者,有何意也? 答曰:此有三义: 一明「亲缘」:众生起行,口常称佛,佛即闻之;身常礼敬佛,佛即见之;心常念佛,佛即知之。众生忆念佛者,佛亦忆念众生。彼此三业,不相舍离,故名「亲缘」也。 二明「近缘」:众生愿见佛,佛即应念,现在目前,故名「近缘」也。 三明「增上缘」:众生称念,即除多劫罪;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诸邪业系,无能碍者,故名「增上缘」也。 ——《观经疏》「光摄三缘」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205页) 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 ——《观经疏》「正定业」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251页) —————————————————— 《无量寿经》「第十八愿」: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一、本愿篇--本愿释】 (弥陀化身善导祖师解释阿弥陀佛本愿第十八愿) (一)对文增减(五则) 1.若我得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愿生我国,下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观经疏》〈玄义分〉(《善导祖师全集》第51页) 2.一心信乐,求愿往生,上尽一形,下收十念,乘佛愿力,莫不皆往。 ——《观经疏》〈玄义分〉(《善导祖师全集》第31页) 3.但能上尽一形,下至十念,以佛愿力,莫不皆往,故名易也。 ——《观经疏》〈玄义分〉(《善导祖师全集》第51页) 4.若我成佛,十方众生,愿生我国,称我名字,下至十声;乘我愿力,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观念法门》(《善导祖师全集》第354页) 5. 若我成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下至十声,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彼佛今现,在世成佛,当知本誓,重愿不虚,众生称念,必得往生 ——《往生礼赞》(《善导祖师全集》第539页) (二)总显其义(十一则) 1.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 ——《观经疏》「六字释」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50页) 2.《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唯明专念弥陀名号得生。 ——《观经疏》「唯明专念」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206页) 3. 言「弘愿」者,如《大经》说: 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 ——《观经疏》「弘愿文」(《善导祖师全集》第22页) 4.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观经疏》「要弘废立」(念观废立)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317页) 5. 弥陀世尊,本发深重誓愿,以光明名号,摄化十方,但使信心求念; 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一声等,以佛愿力,易得往生。 ——《往生礼赞》「光号摄化」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479页) 6. 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 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 ——《观经疏》「二种深信」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244页) 7.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 ——《观经疏》「正定业」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251页) 8.一切造罪凡夫,但回心念阿弥陀佛,愿生净土,上尽百年,下至七日、一日、十声、三声、一声等,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即得往生。 ——《观念法门》「造罪回心」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360页) 9. 一切凡夫,不问罪福多少,时节久近,但能上尽百年,下至一日七日, 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定得往生,必无疑也! ——《观经疏》「不问罪福」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250页) 10.若有众生,称念阿弥陀佛,若七日及一日,下至十声,乃至一声一念等,必得往生。 ——《往生礼赞》「念佛必生」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540页) 11. 上尽一形,下至一日、一时、一念等; 或从一念十念,至一时、一日、一形。 大意者:一发心以后,誓毕此生,无有退转,唯以净土为期。 ——《观经疏》「念佛延促」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263页) 二、法语篇(第一部分净宗大纲摘录) 1.今乘二尊教,广开净土门。 ——《观经疏》「依教开宗」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20页) 2. 娑婆化主,因其请故,即广开净土之要门;安乐能人,显彰别意之弘愿。 其「要门」者,即此《观经》定散二门是也。定即息虑以凝心,散即废恶以修善。回斯二行,求愿往生也。 言「弘愿」者,如《大经》说:「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 ——《观经疏》「要弘二门判」(依宗判教)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22页) 3.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观经疏》「要弘废立」(念观废立)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317页) 4. 法藏比丘,发四十八愿,一一愿言: 若我得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愿生我国, 下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观经疏》「一一愿言」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51页) 5. 问曰:彼佛及土,既言报者,报法高妙,小圣难阶;垢障凡夫,云何得入? 答曰:若论众生垢障,实难欣趣;正由托佛愿以作强缘,致使五乘齐入。 ——《观经疏》「凡夫入报」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55页) 6.若有众生,得生西方无量寿佛国者,皆乘弥陀佛大愿等业力为增上缘。 ——《观念法门》「皆乘佛力」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354页) 7. 诸佛大悲于苦者,心偏愍念常没众生,是以劝归净土。 亦如溺水之人,急须偏救;岸上之者,何用济为。 ——《观经疏》「溺水偏救」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38页) 8.以佛愿力:五逆十恶,罪灭得生;谤法阐提,回心皆往。 ——《法事赞》「逆谤得生」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383页) 9.凡夫乘佛愿力,定得往生。 ——《观念法门》「凡夫得生」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357页) 10.人天善恶,皆得往生;到彼无殊,齐同不退。 ——《法事赞》「善恶皆生」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383页) 11. 一切罪恶凡夫,尚蒙罪灭,证摄得生; 何况圣人愿生,而不得去也。 ——《观念法门》「何况圣人」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360页) 12.他方凡圣,乘愿往来;到彼无殊,齐同不退。 ——《法事赞》「凡圣齐同」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376页) 13. 我今回亦死,住亦死,去亦死,一种不免死者! 我宁寻此道,向前而去;既有此道,必应可度。 ——《观经疏》「三定死」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255页) 14.汝一心正念直来,我能护汝;众不畏堕于水火之难。 ——《观经疏》「正念直来」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256页) 15.众生贪瞋烦恼中,能生清净愿往生心。 ——《观经疏》「愿往生心」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257页) 16. 仰蒙释迦发遣,指向西方;又藉弥陀,悲心招唤。 今信顺二尊之意,不顾水火二河,念念无遗,乘彼愿力之道。 舍命以后,得生西方,与佛相见,庆喜何极也。 ——《观经疏》「不顾水火」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258页) 17.三心既具,无行不成;愿行既成,若不生者,无有是处也。 ——《观经疏》「心行具足、平生业成」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259页) 18. 念念相续,毕命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 何以故?无外杂缘得正念故,与佛本愿得相应故,不违教故,随顺佛语故。 若欲舍专修杂业者,百时稀得一二,千时稀得三五。 但使专意作者,十即十生; 修杂不至心者,千中无一。 ——《往生礼赞》「专杂得失」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497页) 19.杂行即心常间断,虽可回向得生,众名疏杂之行也。 ——《观经疏》「虽可回向」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252页) 20. 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 唯观念佛众生摄取不舍,故名阿弥陀。 ——《往生礼赞》「唯摄念佛」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482页) 21. 但有专念阿弥陀佛众生,彼佛心光,常照是人,摄护不舍; 总不论照摄余杂业行者。 ——《观念法门》「唯摄念佛」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343页) 22.佛光普照,唯摄念佛者。 问曰:备修众行,但能回向,皆得往生;何以佛光普照,唯摄念佛者,有何意也? 答曰:此有三义: 一明「亲缘」:众生起行, 口常称佛,佛即闻之; 身常礼敬佛,佛即见之; 心常念佛,佛即知之。 众生忆念佛者,佛亦忆念众生。 彼此三业,不相舍离,故名「亲缘」也。 二明「近缘」: 众生愿见佛,佛即应念,现在目前,故名「近缘」也。 三明「增上缘」: 众生称念,即除多劫罪; 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 诸邪业系,无能碍者,故名「增上缘」也。 ——《观经疏》「光摄三缘」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205页) 23. 自余众行,虽名是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较也。 是故诸经中,处处广赞念佛功能。 如《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唯明专念弥陀名号得生。 又如《弥陀经》中,一日七日专念弥陀名号得生。 又十方恒沙诸佛证诚不虚也。 又此《经》定散文中,唯标专念名号得生。 ——《观经疏》「三经唯明专念」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205、206页) 24. 佛说一切众生,根性不同,有上中下;随其根性,佛皆劝专念无量寿佛名; 其人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尽得往生。 ——《观念法门》「三辈唯在专念」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354页) 25. 十方等佛舒舌,定为凡夫作证,罪灭得生。 若不依此证得生者,六方诸佛舒舌,一出口以后,终不还入口,自然坏烂。 ——《观念法门》「诸佛舒舌」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360页) 26.若称佛往生者,常为六方恒河沙等诸佛之所护念 ——《往生礼赞》「诸佛护念」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540页) 27. 一心专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此人常得六方恒河沙等佛共来护念,故名《护念经》。 《护念经》意者:亦不令诸恶鬼神得便,亦无横病、横死、横有厄难,一切灾障,自然消散;除不至心。 ——《观念法门》「护念经意」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344页) 28.专念弥陀名者,即观音势至,常随影护,亦如亲友知识。 ——《观经疏》「二圣影护」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316页) 29.专念西方阿弥陀佛愿往生者,我从今以去,常使二十五菩萨,影护行者;不令恶鬼、恶神恼乱行者,日夜常得安稳。 ——《观念法门》「廿五菩萨影护」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344页) 30.专行此念弥陀佛三昧者,常得一切诸天,及四天大王、龙神八部,随逐影护,爱乐相见;永无诸恶鬼神、灾障厄难,横加恼乱。 ——《观念法门》「诸天影护」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345页) 31. 称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 现生即得延年转寿,不遭九横之难。 ——《观念法门》「延年转寿」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340页) 32.十方佛国,并悉精华;欲比极乐庄严,全非比况。 ——《观经疏》「全非比况」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111页) 33. 弥陀本国四十八愿,愿愿皆发增上胜因, 依因起于胜行,依行感于胜果, 依果感成胜报,依报感成极乐, 依乐显通悲化,依于悲化,显开智慧之门。 然悲心无尽,智亦无穷;悲智双行,即广开甘露; 因兹法润,普摄群生也。 ——《观经疏》「极乐胜报」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112页) 34. 弥陀因行周备,致使感报圆明。明净之义,即「无漏为体」也。 ——《观经疏》「无漏为体」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150页) 35. 诸宝林树,皆从弥陀无漏心中流出,由佛心是无漏故,其树亦是无漏也。 ——《观经疏》「依正一体、无漏涅槃」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161页) 36.彼界位是无漏无生之界,岂有生死渐长之义也! ——《观经疏》「无生之界」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162页) 37. 弥陀妙果,号曰无上涅槃; 国土则广大庄严,遍满自然众宝。 ——《法事赞》「弥陀妙果」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465页) 38.一切庄严,皆能说于妙法。 ——《观经疏》「皆说妙法」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200页) 39.净土之中,一切圣人,皆以无漏为体,大悲为用。 ——《观经疏》「无漏为体」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224页) 40.圣众庄严:即现在彼众,及十方法界同生者是。 ——《观经疏》「圣众庄严」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27页) 41. 凡夫生死,不可贪而不厌; 弥陀净土,不可轻而不欣。 厌则娑婆永隔,欣则净土常居。 隔则六道因亡,轮回之果自灭。 因果既亡,则形名顿绝也。 ——《般舟赞》「净土常居」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592页) 42.既见弥陀,即见十方佛也。 ——《观经疏》「见十方佛」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209页) 43.佛心者,慈悲为体,以此平等大悲,普摄一切也。 ——《观经疏》「佛心者」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207页) 44.释迦如来实是慈悲父母,种种方便,发起我等无上信心。 ——《般舟赞》「慈悲父母」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543页) 45.努力努力,勤而行之,常怀惭愧,仰谢佛恩。 ——《般舟赞》「常怀惭愧」之文(《善导祖师全集》第5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