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讲:善导祖师净土思想特色、三经要点(一)下篇 ▲净宗法师2006年10月4日讲于长春般若寺【《无量寿经》要点之三:“胜于他方诸佛国中为善千岁”之意】 ▲在《无量寿经》里还有一段文,也往往有莲友来问,说:“在此世界行善一日,胜在无量寿国行善千岁。”大家有没有学过这一点?经文中有这一段。有人就怀疑了:“在这个世界行善一天,就抵得上、超过在无量寿佛国行善千岁,那干嘛还求往生呢?在这个地方加功用道修行不好吗?” 其实这一点真正来讲,极乐世界都是阿鞞跋致的菩萨,我们在这里都是贪嗔不净的凡夫──怎么可能贪嗔不净的凡夫一日行善超过阿鞞跋致千岁的功德呢? 这个是要说明什么?反显极乐世界成佛非常容易,娑婆世界行善太难,所以,你应当求往生。 就好像行船,逆水行舟上一尺(因为太难了),要超过顺水行舟数百里。顺水行舟都非常的快捷方便,不是说你这一尺比人家几百里还长,是说明这个非常难。 我们在娑婆世界想要修行的话,等于逆水行舟,你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代价,然后得到的果报很小。 再一个说明我们娑婆世界都是恶人、恶世界,极乐世界、其它国土都是自然行善,无毛发之恶,连头发丝那么一点小恶都没有,所以人家自然成佛。在这么恶的世界里边,你居然还能念出一句佛,你居然还能发出一点善心,“难中之难”,非常难。这从反面来鼓励我们这份善心,同时劝导我们应当求生极乐世界。 就好像穷人做功德──富人很有钱,百万、千万,他捐助一万块不为难;穷人整个家当就这一件衣服,他把这件衣服捐出来,“哎呀!你这件衣服捐的功德,比那个一万块的还大!”这也是就他发心而论,“你这样很不容易”!并不是说这件衣服本身的价值超过一万块。这是通过比喻来说明在这个污浊的世界,我们要发心行善,善心非常微弱,修善的力量弱,退缘很多,难以相续,所以是个恶缘充满的地方,来安慰我们、鼓励我们说:“你稀有难得!” 那我们在这个地方能够发心念佛求生极乐世界,这个才是永远离开这个退缘、堕缘的地方,佛讲的意思在这里。 【《无量寿经》要点之四:“三毒五恶”之意】 ▲还有《无量寿经》里边,在下卷有一大段说到“三毒五恶”,相当长的经文,说在这个世界要戒贪、戒嗔、戒痴,然后有五种恶,第一大恶“一痛一烧”──“三毒五恶段”。这“三毒五恶段”,它有两种意趣:一个就经文的次第来讲,是在讲述完毕极乐净土的庄严之后,也讲述完毕众生往生净土的方法之后──因为往生极乐世界这样的容易,而来诫止我们说:“你应当谨慎,莫犯这样的过失。”这个就像第十八愿所讲的“抑止门”,不要犯这样的过失,应当摒弃三毒而修持,少贪、少嗔、少痴,应当摒弃五恶,不仁、不义、不礼、不智、不信,这是要诫止我们。 第二方面也说明在这个世界的众生,他的根机就是如此,用这段经文来照明我们凡夫的根性就是如此,应该心怀惭愧,认识到自己根机低劣,而来老实念佛。 那么,这样有什么依据呢?这段文的开始,它的衔接是这样子的:在释迦牟尼佛讲完了极乐世界的庄严和众生往生的方法,以及往生极乐世界的殊胜果报之后,底下世尊要劝诫我们了: 佛告弥勒、诸天人等: 无量寿国,声闻、菩萨, 功德智慧不可称说, 又其国土,微妙安乐,清净若此。 啊!极乐世界这样的好!声闻菩萨功德如此殊胜,国土如此庄严,然后底下说: 何不力为善,念道之自然。 著于无上下,洞达无边际。 宜各勤精进,努力自求之。 这么好的地方,你为什么不努力行善?应当: “念道之自然”:往生极乐净土是阿弥陀佛自然所牵随,你只要愿意去往生,阿弥陀佛本愿力令我们决定往生。 “著于无上下”:极乐净土没有任何的执著,没有上下的区别。 “洞达无边际”:完全是神智洞达,咸同一类,都是“虚无之身、无极之体”,无有边限,这说明功德利益之广大。 “宜各勤精进,努力自求之”:应当精进求法,应当一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果愿意去往生: 必得超绝去,往生安乐国。 只要一心求愿往生,必然、必定往生! 横截五恶趣,恶道自然闭。 人、天、地狱、饿鬼、畜生,“五恶道”自然关闭了,所以,以往生极乐世界来讲,这个世界人天善道,仍然还是恶道,不是善道。 升道无穷极,易往而无人。 “升道无穷极”:是说往生极乐净土开悟无边,悟得无量无边无生法忍,说是无有边限、无有穷极的、最高了。结果说: “易往而无人”:非常容易往生,因为大家不能信顺,都在忙世间的事,不愿意求往生,都在忙世间这些无意义的事情、堕落的事情,所以佛的悲心很怜悯,“这么容易往生,结果世人迷没,造三毒五恶的罪,结果很少有人去往生!” 所以,有人就悲叹了:“你说那么容易往生,这个世界就没有人了。” 是啊!确实很容易往生,为什么这个世界还有这么多人呢?“易往而无人”,他们不求往生,他们不信顺,他们造作三毒五恶,他们不能洞察世间这些过患。 其国不逆违,自然之所牵。 往生极乐世界没有什么障缘,只要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被佛的光明愿力自然牵随,往生极乐世界很容易。 你看这一段讲了好几个“自然”:“何不力为善,念道之自然”,“其国不逆违,自然之所牵”,“横劫五恶趣,恶道自然闭。” 什么叫“自然”呢?“自然”就叫“法尔自然”,它本来如此。 比如说长江水就往大海流,这个是自然而然的,不假人为造作;比如一些东西,苹果熟了自然往地上掉,这也是自然而然;我们念佛就回归极乐宝国,这是自然而然的道理。 无论长江水、黄河水,你是清──长江水比较清,黄河水很混浊,但是,大海没有选择,一到大海里边,就跟大海的水一样,同样的深、同样的广、同样的味道。 我们不管是清净心还是染污心,你只要念南无阿弥陀佛,自然回归极乐净土,这个叫“自然”。自然就不是我们的造作,“这样可以吧!那样不可以吧!”没有不可以,都自自然然往生极乐世界。没有人为的造作,免除人为的造作,只要专修念佛,就顺佛本愿往生净土。所以才说“易往而无人”。 何不弃世事,勤行求道德。 可得极长生,寿乐无有极。 世尊很悲叹,说为什么世间的人看不破世间的五欲六尘、虚幻的幻象呢?为什么心中不能够放弃这些执著呢?应该: “勤行求道德”,极乐净土就是无上佛道、圆满功德,一旦到达极乐世界: “可得极长生”:得到无量寿。 “寿乐无有极”:受涅槃之乐,没有限极。 接下来话锋一转,世尊就是很悲叹了,说: 然世人薄俗,共争不急之事。 但是世间的人,这么好的地方、这么容易往生的地方,他就不能听信劝导,他干什么呢?很浅薄,“俗”,俗气。怎么叫“薄俗”呢? “共争不急之事”:往生大事才应当积极办理,结果大家都在争那些不着急的事情。底下就讲哪些不着急的事情: 于此剧恶极苦之中, 在这个娑婆世界,极大苦恼这样的世界里边,他们干什么呢? 勤身营务,以自给济。 自己在那里忙忙碌碌,挣钱、为名、为利…… 无尊无卑、无贫无富, 少长男女,共忧钱财。 有无同然,忧思适等。 不管是地位尊贵的人,还是地位低下的人,“无尊无卑”,也不论是贫穷人还是富贵人,也不论是年少者、年老者,男人、女人,大家都在忙什么呢? “共忧钱财”:不求往生西方,为了赚钱啦、发财呀。 “有无同然”:有了钱,他在忧,要更多的钱;没有钱,他也是忧愁这件事情。并不因为有了钱就不忧愁了,照样忧愁,叫“有无同然”。 “忧思适等”:忧虑、思考,种种的思绪紊乱,不管贫富都是一样的,都是苦恼,埋没当中。 屏营愁苦,累念积虑。 为心走使,无有安时。 这个就是世人的心态、世人的状况,他们在那里费尽心思、巧取豪夺,内心充满了忧愁和苦恼。白天晚上所想的,就是这件事情,念念所思,“累念积虑”,想的都是这些,为了发财,干什么事?出去旅游也想着发财,见了张三也想着发财,娘老子的钱也要赚……反正认钱不认人,总是想发财──“累念积虑”。 “为心走使”:他在世界上这么忙,忙什么?这一颗心──被这个心所驱使,跑东啊、跑西啊,搭飞机到哪里去……其实都是我们的心,我们的心驱使我们往东、往西到处走。 而我们今天来到法堂里边,也是“为心驱使”,我们为一个要闻法的心、要求生西方极乐的心,把我们引到这个地方来;那些大街上在跑的,他们要到这个地方谈判、那个地方做生意、那个地方做买卖,他们为了钱,到他们的地点。我们为了法到这个地方,所以,都是心驱使我们。 “无有安时”:我们来闻法,可以往生净土;世间这些事情,没有结局、没有了结、没有安稳。 底下就讲了很多了,所谓“三毒五恶”,是来诫劝我们应当看破世事,放下世间这些钱财、名利等等,应当一心求生西方净土,专念弥陀名号。这是这段文的含义。 【《无量寿经》要点之五:唯见佛光,明耀显赫】 ▲同时,在《无量寿经》里边说:往生净土的人有两种状况,所谓“胎生”和“化生”。 我们净土三部经──在《无量寿经》里边,有一次,整个极乐的景象显现在阿难的面前──在《观经》里边也有一次,阿弥陀佛,还有观音、势至显示在韦提希夫人面前,就是在释迦牟尼佛引导十方诸佛来到他的宝盖头顶当中,光台现出十方诸佛国,然后在第七观里边就说: 阿弥陀佛,住立空中, 观音势至,侍立左右, 光明炽盛,不可具见。 这是在讲这三部经的时候──这两部经,当场就有极乐世界的景象显在当时的对机众的面前(很遗憾我们当时不在场,如果在,也看到了)。 《阿弥陀经》没有极乐景象的显现,《阿弥陀经》是为五浊恶世的众生所讲的。不过《阿弥陀经》有一个殊胜的地方是六方诸佛出广长舌相,这是《阿弥陀经》特别殊胜的地方。 《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讲到最后结尾的时候,咐嘱阿难、咐嘱弥勒菩萨等等,然后再告诉阿难说: 汝起,更整衣服, 合掌恭敬,礼无量寿佛。 “阿难,你起来,把衣服整理好,合掌恭敬,来礼拜无量寿佛”,前面都讲了这么多了,叫他现在礼拜无量寿佛。 十方国土,诸佛如来, 常共称扬,赞叹彼佛, 无著无碍。 十方国土所有的佛都在赞叹这尊佛。现在释迦牟尼佛要神力加持,让阿难和在场大众亲自睹见无量寿国的庄严景象──不光是说,当下让他看。 于是阿难,起整衣服, 正身西面,恭敬合掌, 五体投地,礼无量寿佛, 白言: 阿难蒙佛的教敕,就起来把衣服整理好,向着西方五体投地顶礼无量寿佛,禀白世尊: 世尊,愿见彼佛,安乐国土, 及诸菩萨、声闻大众。 “我啊,还有在座大众,我们想亲自拜见彼阿弥陀佛安乐国土,还有彼阿弥陀佛的无量菩萨大众。” 说是语已, 即时无量寿佛放大光明。 话音刚落,当下、即刻,无量寿佛放大光明。 普照一切诸佛世界, 金刚围山、须弥山王、大小诸山, 一切所有,皆同一色。 无量寿佛马上放大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世界,然后,所有世界,虚空天地里边所有的一切万物都是一个颜色──就是阿弥陀佛的金色之光都照过来了。下面又比喻说: 譬如劫水,弥满世界, 其中万物,沉没不现, 滉瀁浩瀚,唯见大水。 好像劫灾的时候,劫水无量无边,弥满世界,其中所有东西都被大水淹没了,看不到了,只能看见浩浩荡荡、渺渺茫茫一片大水。 彼佛光明,亦复如是。 无量寿佛放大光明之后,整个世界就隐没掉了,淹住了、盖住了、消失了,只能看到什么呢? 彼佛光明,亦复如是。 声闻、菩萨,一切光明,皆悉隐蔽, 唯见佛光,明耀显赫。 文殊师利菩萨、普贤王菩萨,其他所有菩萨、阿罗汉,他们本来都有光,无量寿佛一放光,所有的光都没有了,就好像太阳光一出来,蜡烛、荧火虫、灯光通通都盖掉了、没有了。 【放下执著,一向专念】 ▲这一段经文也是有它特别的意义,这说明我们专修念佛的人,一心归投南无阿弥陀佛,无量寿佛的光明在我们心中照耀,我们就不会觉得还有不足,“我是不是还要再去念念别的菩萨?”一切菩萨的光明都看不到了嘛!你再去念哪个菩萨呢?所有的菩萨都在阿弥陀佛光明里边了,“唯见佛光,明耀显赫”了! 你这样就会一向专念,所以,心中只有佛光,心中只有这一尊佛,所有的菩萨都收摄在阿弥陀佛的光明当中──不是说排除他们。 同时说明:修行念佛的人内心放下自我自力修行的执著。菩萨是有功德智慧的光明,但是菩萨来念佛的时候,也不会宣扬说“我有功德智慧,我念佛,我往生靠我的力量”,他也没有这样的认识,因为他的光也被盖住、没有了;那阿罗汉有功德智慧,也不会说“我靠我阿罗汉的功德”──也不是。也靠佛的光明,也是给盖住、没有了。 虽然说都盖住、没有了,不是说损失掉了,反而是提升到佛的档次。说:“唯见佛光,明耀显赫。” 那我们往生极乐世界的人,即使我们每天念十万声佛,也不认为自己“哎哟,我有多大的功德、有多了不起……”,都是阿弥陀佛的功德。 即使我们出家,即使我们多少修善、多少持戒,也不把这一点从念佛里边单独拿出来,说:“某某人啦,你只念佛,你看!我超过你,我还有持戒,我还有修善,我还有诵经……”你这样拿出来看,说明你不是“唯见佛光,明耀显赫”,你内心里边有自己的东西──不是这样的。我们即使能做一点点,都是很卑劣的。这一段经文是有它的意义。 【亲见极乐胜境】 ▲尔时阿难,即见无量寿佛, 威德巍巍,如须弥山王, 高出一切,诸世界上, 相好光明,靡不照耀。 此会四众,一时悉见。 这个时候,阿难就看见无量寿佛高大显赫,所有当时四众弟子通通都看见了(很遗憾!我们还是不在场──不过也没关系!我们在这里过把瘾)。 彼见此土,亦复如是。 极乐世界的圣众看见这个世界也一样,彼此一点隔阂都没有,都看到了──这个不是假的。 尔时佛告阿难,及慈氏菩萨: 跟阿难和弥勒菩萨讲: 汝见彼国,从地已上,至净居天, 其中所有微妙严净自然之物, 为悉见不? 说:“极乐世界这样的清净庄严,你们都看见了吗?” 阿难对曰: 唯然已见。 说:“世尊,我确实看到了,确实如此!” 汝宁复闻,无量寿佛, 大音宣布,一切世界,化众生不? “无量寿佛在那里用广大的音声劝化一切世界众生,你听到了吗?” 阿难对曰: 唯然已闻。 “哎呀,我听到了,无量寿佛梵音震响四方。”然后世尊又问了: 彼国人民,乘百千由旬七宝宫殿, 无所障碍,遍至十方,供养诸佛, 汝复见不? (阿难)对曰:已见。 极乐净土的人民,他的七宝宫殿有百由旬、千由旬,广大无边,没有障碍。我们说乘飞机,他是乘七宝宫殿无所障碍,可以遍至十方来供养诸佛,“你看到没有?” “哎呀!看到了。”这一切都历历在目。 【《无量寿经》要点之六:胎生与化生】 ▲然后世尊又问了: 彼国人民,有胎生者, 汝复见不? 说到极乐世界有胎生,“胎”,用我们这世界的词来形容,像到娘胎里一样。 对曰:已见。 “也看到了。”怎么样胎生?底下就来描述胎生的状况: 其胎生者, 所处宫殿,或百由旬,或五百由旬, 各于其中,受诸快乐, 如忉利天上,亦皆自然。 虽然说是胎生,它也很广大。这个“胎”又叫“宫胎”,又叫“宫花”,又叫“胎宫”,怎么讲呢?从外表看,它就是一朵莲花;从里边看,它就是一座宫殿,所以善导祖师叫做“宫花”。就是莲花胎包着、没有开,包裹在里边。外面看是一朵莲花,它的里面是一个宫殿。里边有多大呢?有百由旬、五百由旬,这些众生在里边就“受诸快乐”,像我们这个世界忉利天上一样快乐,都很自然,不假造作。 尔时慈氏菩萨白佛言: 弥勒菩萨代我们问了: 世尊,何因何缘, 彼国人民,胎生、化生? “世尊,什么缘故极乐净土的人有胎生、还有化生呢?” “化生”就是极乐世界莲花当下打开,不在莲胎里边;“胎生”就是在里边要呆一段时间。 佛告慈氏: 下面来解释了: 若有众生, 以疑惑心,修诸功德,愿生彼国。 有疑惑心,但是他也修种种功德,定善、散善、三福回向等等这一些,但是他有疑惑心,这样“修诸功德,愿生彼国”。 不了佛智──不思议智、不可称智、 大乘广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 于此诸智,疑惑不信。 对佛这种不可思议的佛智──“佛智”是总称,下面说了五点,所谓:“不思议智、不可称智、大乘广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等等,对这些,“于此诸智,疑惑不信”,“啊?我这么罪业重,果然念佛就能往生吗?他那么下等根机,念佛一定往生吗?”内心有疑惑,不敢相信。 然犹信罪福,修习善本,愿生其国。 虽然不能明信佛智,但是他还信罪福,也就是说相信因果报应:造了恶因受恶果,修善得善果;造罪就受苦,修福就享乐,所谓“犹信罪福”。 “修习善本”:来修种种的善事功德,好像用这作为本钱回向一样,“愿生其国”。 此诸众生,生彼宫殿,寿五百岁。 像此类的众生,就生在七宝宫殿之内,五百岁之间: 常不见佛,不闻经法, 不见菩萨、声闻圣众, 是故,于彼国土,谓之胎生。 他在宫殿里边五百岁的时间,第一点不能见佛;第二不闻经法;第三他不能见菩萨、声闻圣众,与佛法僧三宝有所隔障,这样于彼国土叫做“胎生”。好像世间的婴儿在母亲的胎里边隔开了,包在里边,没有出来。 那什么叫“化生”呢? 若有众生,明信佛智,乃至胜智, 作诸功德。 “乃至胜智”就是说“无等无伦最上胜智”。 作诸功德,信心回向。 “作诸功德,信心回向”是指什么呢?“明信佛智,作诸功德,信心回向”,就是指第十八愿专修念佛。“至心信乐”,“信心”就是信阿弥陀佛名号。所谓“明信佛智”就是信这句六字名号是阿弥陀佛智慧的结晶、阿弥陀佛光明智慧的本体,我们相信念佛必定往生,这就是阿弥陀佛的佛智。“作诸功德”就是相续念佛,这句名号包含万德,一切功德都包含在内。 当然,念佛之人,他也可以随他的根机,上辈、中辈、下辈都可以广行诸善,这也含在念佛之内。 此诸众生, 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跏趺而坐。 他们不要经过五百岁这么一个莲花胎里边,在莲花里边自然化生,跏趺而坐。 须臾之顷, 身相光明、智慧功德, 如诸菩萨,具足成就。 刹那之间,他身体的大小、身上的光明和其他的诸菩萨都是平等,具足成就! 这个叫做“化生”。 好!谢谢!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发布者:无量光 欢迎投稿,责编:无量光,网站:佛要救你,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