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导祖师:观经目的是为引导圣道门进入净土门,再由要门导归弥陀本愿之专念弥陀佛号

善导祖师:观经目的是为引导圣道门进入净土门,再由要门导归弥陀本愿之专念弥陀佛号 ,佛教论坛

摘自 《观经四帖疏》纲要

善导祖师:自古圣道诸师竞相注解《观经》,但多有误判和错解!

六、要弘二门 念观两宗 隐显废立 从假入真
        善导祖师于《观经疏》一开始便于〈玄义分〉「七门料简」之第一「序题门」归纳《观经》之内容而作出有名的「要弘二门判」,所谓:
娑婆化主,因其请故,即广开净土之「要门」;安乐能人,显彰别意之「弘愿」。其「要门」者:即此《观经》定散二门是也。定即息虑以凝心,散即废恶以修善;回斯二行,求愿往生也。言「弘愿」者:如《大经》说:「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
         《观经》一部所说在此二门。
         「要门」即是十三观之「定善」及三福九品之「散善」。
         「弘愿」即是《大经》之第十八愿,亦即弥陀「本愿力」。
         「要门」是自己修行定善或散善,回向求生;此龙树菩萨谓之「难行道」,昙鸾大师谓之「自力」。
         「弘愿」是全凭弥陀本愿力,弥陀本愿已预先为十方众生完成了不可思议的救度力,亦即大愿业力,十方众生万机不漏,善恶皆摄,弘广大愿,故名弘愿;此龙树菩萨谓之「易行道」,昙鸾大师谓之「他力」。

        接着于第三「宗旨门」判定《观经》之宗旨而言:今此《观经》:即以「观佛三昧」为宗;亦以「念佛三昧」为宗。
         因为《观经》一部的内容既然在说「要弘二门」,所以便有要门的观佛与弘愿的念佛之「念观两宗」,所谓「一经两宗」。然而「观佛」是自力难行之道,既非弥陀本愿,也非释尊本怀,更非十方众生所能;而「念佛」是他力易行之道,是弥陀本愿,释尊本怀,十方众生所能。因此《观经》之〈流通分〉释尊不付嘱要门之法,而付嘱念佛之法,释尊自己「废观立念」 (废要门立弘愿)而言:
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
         善导祖师体悟弥陀、释迦二尊一致之意而解释说:
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观经》〈正宗分〉广泛地细说定善之十三观与散善之三福九品,依之而修虽有利益,回向皆得往生;然而尚有更大的利益不在此定散两门,而是在弘愿一门,亦即《大经》第十八愿念佛往生愿(大经流通分谓之「大利无上功德」),第十八愿是阿弥陀佛对念佛众生必生弥陀净土的誓约、保证,十方众生,信受弥陀救度(至心信乐)、愿生弥陀净土(欲生我国)、专称弥陀佛名(乃至十念),必生弥陀净土(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所以释尊在此《观经》之〈流通分〉咨嗟赞叹地付嘱阿难,要他「好持无量寿佛之名号」,亦即善导祖师所解释的「一向专称弥陀佛名」,在此有一向任凭阿弥陀佛救度之意,因为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具足全部功德,能救度十方所有众生,任何众生只要一向任凭弥陀之救度,专称弥陀之名号,就已领受弥陀之全部功德,而不是要门所修的回向求救之自力观佛或自力称名。
         从「要弘二门」的「念观两宗」到「要弘废立」(废要门立弘愿)、「念观废立」 (废观立念)的「念佛一宗」,有「从假入真」(从方便入真实)的隐显之意,亦即此是释尊为了引导圣道门的诸种机类进入净土门,再由净土门中的要门导归弥陀本愿之弘愿念佛的施设。故《观经》的目的不在十三定观或三福九品,而是在一向专称弥陀佛名。附表于左:


十二、观经内容 以施开废 引圣道门 入净土门
        详研《观经》内容,并考其说时因缘,便知《观经》有「从假入真」之「施、开、废」三义,所谓施、开、废即是:
1.为实权(为莲故华)——定散二善
2. 权显实(华开莲现)——定散中说念佛
3. 权立实(华落莲成)——流通分废定散立念佛
        「定散」中说念佛之文:
1.定善中「第九观」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2.定善中「第十二观」言:「无量寿佛,化身无数,与观世音,及大势至,常来至此,行人之所。」
3.散善中「下品上生」言:「智者复教,合掌叉手,称南无阿弥陀佛。」
4.又言:「化佛赞言: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
5.散善中「下品中生」言:「善知识广赞彼佛光明神力,闻已即生。」
6.散善中「下品下生」言:「应称南无阿弥陀佛。」
        〈流通分〉废定散立念佛之文:
        〈流通分〉言:「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芬陀利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 为其胜友;当坐道场,生诸佛家。」
        又言:「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
        〈流通分〉之文,释尊不言「无量寿佛」之十三种「定观」,而言「持无量寿佛名」之「称名念佛」,以此明知释尊之意,目的不在定散二善,而是以定散二善引导圣道门之行人归入净土门,故最后独举《大经》第十八愿所言「乃至十念」之称名念佛(亦即「持无量寿佛名」 ),是故善导祖师解释此文,并作《观经》及一代教法之总结论而言:
           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
            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弥陀佛

亦可知凡《观经》中所说「观想」之利益,亦皆在称名念佛之中,是故善导祖师解释「第九观」所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之益,即是「称名念佛」之益,亦即以「念佛」即是「称名念佛」;除了上面所言「一向专称弥陀佛名」之外,其文尚多,如《观经疏》释「第九真身观」之「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的经文而言:
问曰:备修众行,但能回向,皆得往生;何以佛光普照,唯摄念佛者,有何意也?
答曰:此有三义:
明亲缘:众生起行,口常称佛,佛即闻之;身常礼敬佛,佛即见之;心常念佛,佛即知之。众生忆念佛者,佛亦忆念众生。彼此三业不相舍离,故名亲缘也。
明近缘:众生愿见佛,佛即应念,现在目前,故名近缘也。
明增上缘:众生称念,即除多劫罪;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诸邪业系,无能碍者;故名增上缘也。

自余众行,虽名是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较也。
是故诸经中,处处广赞念佛功能。
如《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唯明专念弥陀名号得生。
又如《弥陀经》中,一日七日专念弥陀名号得生。
又十方恒沙诸佛证诚不虚也。
又此《经》定散文中,唯标专念名号得生。此例非一也。

        以上可知: 释尊于〈流通分〉所言之「持无量寿佛名」,及善导祖师所释之「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之文,不只是整部《观经》的结论,也是一代佛法的总结论,既上承《大经》第十八愿之本愿正旨,也开启了无问自说的《小经》之由序。




阿弥陀佛 (发布者: 欢迎投稿,责编:无量光,网站:佛要救你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佛要救你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