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 净宗法师《善导祖师的净土思想》 【第十七讲:不论凡夫,只论弥陀】 我们下面来学习这个讲题叫做“不论凡夫,只论弥陀”。 这其实是只有一段法语,在《观经四帖疏》的五十五页,这一段法语是善导祖师设的一对问答。 所谓“不论凡夫”,就是说我们凡夫往生极乐世界,不在凡夫这边论,论深、论浅,论有功、有德,有罪、有福,通通不在凡夫这边论,只看阿弥陀佛那一边。标题的含义如此。 善导祖师这个问答的文是这样的: 问曰: 彼佛及土,既言报者,报法高妙,小乘难阶,垢障凡夫,云何得入? 答曰: 若论众生垢障,实难欣趣,正由托佛愿以作强缘,致使五乘齐入。
这个文等一会儿我们来解释。 善导祖师所解释的净土的教理,判断我们往生的国土(就是极乐世界),他在《观经疏》里用了相当长的篇幅来证明:我们往生的地方是报佛报土,不是化佛化土。 因为在当时,极乐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层次的一种净土?有不同的认识。 佛的净土,大致来讲,有三身三土,就是:法身佛,居法身土,法身佛就不用谈了,祂是无相,法身理体(我们每一个人也可以讲有法身,跟诸佛平等,这些不必谈);报身佛,是每尊佛因地的誓愿修行圆满,果报成佛,报身佛所居住的净土,叫做报土;化身佛所应化的国土,叫做化土,化土也有短时间变现的化土,也有时间比较长的应化土。象我们释迦牟尼佛,在我们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是应化身,这个娑婆世界染污的土,就是应化土。化土有化净土,也有化秽土,这是秽土。 净土里边除了报净土,其它叫化净土。化净土也有长期的和短暂的。象释迦牟尼佛在讲经的时候,人家说:“这里怎么是秽土?怎么不干净?”释迦牟尼佛用大脚指头一点地,当下这个地方成为七宝庄严琉璃宝地、成为净土。然后释迦牟尼佛神力一收,这个净土又消失了,看不到了,这个是短暂化现的,就属于短暂的。还有比较长时期的,象天台宗判所谓凡圣同居土,这个就属于化净土。 可是,善导祖师根据经典来证明:我们凡夫往生的地点──极乐世界是报土。这个在当时,各宗的教理都不是这样的看法。 比如说:当时的唯识宗,他也判极乐净土很高妙,属于报土的境界,但是他认为:“凡夫不可能往生这么高的地方,你凡夫怎么能往生呢?根据一般的教理,就要是登地以上的菩萨才可以到报土去的。” 天台宗他允许凡夫往生,他认为凡夫也可以到弥陀净土,不过,他认为凡夫不可能往生到报土,凡夫能往生的地方,叫做凡圣同居土,是四种净土里边最低的化土──凡圣同居土,不是阿弥陀佛本身境界所显现的庄严报土。 总之,各宗各派都否定凡夫可以到报土去:“你要凡夫能往生,就往生的是比较低的地方;如果极乐净土很高,那你凡夫不能往生。”
而善导祖师证明:我们往生的极乐世界,凡夫所去的地点,不是化土,而是报土。 所以,这样大家觉得:“这个道理就讲不过去,你凡夫怎么能到报土去?”因为按照通途的教理,总是要大菩萨才可以到报土了。 所以,善导祖师在这里就设了一个问答。 “问曰:彼佛及土,即言报者”:前面这一段,善导祖师引用经典来证明是报土了。好了,他就来问了,就反面来问难了:既然说彼阿弥陀佛以及彼极乐国土是报佛报土。 “报法高妙”:这个报佛、报土,报佛是佛所证的智慧之身,法身是理体,理和智相合,所以“报法高妙”,报身境界是完全证悟、彻底证满法性法身的,所以叫“报”和“法”,报身就是法身的境界,“报法高妙”,非常的高超、微妙。 “小乘难阶”:就是阿罗汉圣人难以……“阶”就是上台阶,就是够不着,都不能到报土去,甚至连小菩萨都没有资格去,一定要登地以上的大菩萨才能到报土。而现在居然你说……,善导祖师在《观经疏·玄义分》里边,一方面证明九品都是凡夫,他说:九品都是凡夫──先证明九品都是凡夫。然后说明:极乐是报土。这样落差特别大,“一方面你说九品都是凡夫;另一方面说极乐世界是报土,哪怎么能往生呢?”所以说“报法高妙,小乘难阶”。 “垢障凡夫,云何得入”:九品都是凡夫,凡夫都有罪业。“垢”就是染污;“障”是业障。报土连阿罗汉、连小菩萨都不能去,那么,这样一个罪垢很深重的、业障很深重的凡夫,怎么可以到报土呢?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这样你教理讲不通。 底下善导祖师自己回答: “若论众生垢障,实难欣趣”:他说:“这个,你理解错误了。往生净土,不论众生有没有垢障。”“若”是如果,“如果要论众生的罪垢和业障的话,确实如你所讲的,不可能往生的。不要说垢障凡夫不能往生,连阿罗汉都不能去,连小菩萨都不能去。”那么,又怎么能够去呢?底下给出答案: “正由托佛愿以作强缘,致使五乘齐入”:不论众生的垢障论什么呢?正是因为托了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作为增上强缘,所以,五乘众生平等往生弥陀报土。这就叫做“不论众生,只论弥陀”。 因为众生这边不可论。如果论众生的话,都是罪垢、业障,这样论的话,没有一个能往生的。 所以,大家都在这里论说:“哎呀!我有业障!我有罪垢!我不清净!”阿弥陀佛不论这些。如果论这些,我们没有一个能往生。 那为什么能往生呢?不论这些,论哪一个?论阿弥陀佛的大愿业力,所以,“正由托佛愿”,托阿弥陀佛的愿力作为强缘,所以“五乘齐入”。 这个“五乘齐入”非常的高,就是等觉菩萨──菩萨乘,上到等觉菩萨,下到五逆凡夫,“齐”是平等,平等往生到弥陀报土。
这样高妙的境界,就不是我们自力能够到达的。 就好像老百姓要去觐见国王,以老百姓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你能见到国王,都是国王的召见。 我们就是一个乡下老百姓,阿弥陀佛就好像国王一样。如果以我们本身的力量,不可能往生极乐世界。只要能往生,就是阿弥陀佛的力量,就靠佛的力量。 所以,善导祖师不是讲了: 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 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 都不是我们自己的力量。 这一段善导祖师作出这种解释,就让我们知道:往生净土,全靠佛愿力,不靠我们的修行力,自己没有力量。 我们往往都会觉得说:“罪业轻一点、功德修得多一点,就能往生,不然不能往生。”这个都是一种虚妄的想法。 能到极乐世界去,大菩萨和我们小凡夫是平等往生去的,是靠阿弥陀佛的愿力。 【乘车喻:往生没有差别】 既然靠弥陀愿力,就没有差别。
就好像我们坐车,如果说从长春到乌鲁木齐,这么远的距离,要靠我们老太婆走路,那就不能论了,这么远的距离,论你走路,没法论!靠你走路的话,没法到。如果坐车,就是我一个瞎眼老太婆,和马拉松冠军平等到达,对不对?因为我们靠车的力量,所以“不论”。 因为这个目标太高了,从众生这一边来讲,你没法论。 比如说:我们要过海,如果讲到过海的时候,要论只论坐船,不论我们自己跳下去游水,对不对?因为海太宽了,不可能说:“哎呀!我跳下去游过海。”不论这一点。 而我们渡过生死海、到达极乐界,比我们现在这个海还要宽。所以,如果想过海,只论坐船,不论我们自己游水。 如果想飞天,只论坐飞机,不论我们自己动翅膀,对不对?你想在天上飞,想论我们双臂,这个不可论,因为我们没有这个力量。 我们要往生到这么高的报土,要论只论阿弥陀佛,祂有没有这个愿力,不能论我们凡夫。所以,要看就看阿弥陀佛,祂有没有这个愿力,祂有没有成佛。所以,不在凡夫这一边论。 这个也叫“一向专念”。
往往我们会把眼睛收回来看:“哎呀!我怎么样?你怎么样?你还没达到?他也没达到……”都在凡夫这边论,这个是错误的。 象一个没有腿的人,没有腿的人就不能论他走路,他要出门,就要坐车,是不是这样?没有眼睛的人,就不能论他识字,也不能论他自己出门、自己摸方向,他要出门,就要人家牵着他。 我们在佛法修行当中,等于是没有眼的人、没有腿的人。为什么说没有眼睛?因为我们不能够明了大乘佛法的甚深义理,我们两眼漆黑,要到极乐世界,就靠佛的愿力;我们为什么说没有腿呢?因为靠我们自己修行,禅定无力,持戒无力,没有开发智慧,戒定慧三学不能成就,就好像没有腿一样,不能走路。 这样也不能论你自己修行。
要论只论阿弥陀佛的接引。 也好像一个人掉在水里边淹得要死了,你不能再跟他说:“哎呀!你这么挥动你的手臂,你那样挥动你的手臂……”就不能论他游水了,要论只论有人去把他救起来。
我们也一样,我们是沉没在烦恼的水当中,在三界的生死苦海里边,如果想要出去,只论有人来救我们,如果没有人来救我们,我们只有堕落下去。所以,若论只论阿弥陀佛,不论其它的。 印光大师也有一个比喻,这个比喻也很有启发意义。他是说:一粒沙子虽然轻,但是如果放在水里边,它会怎么样?“直沉水底”,是不是?大石头虽然重,如果放在船上面,可以“安运彼岸”。 就是说这个沙子也好、石头也好,它是沉水还是到彼岸,跟它本身的重量没有关系,是不是这个道理?不是因为它重量轻,它就自己可以漂出来,也不因为它重量重,就一定会掉到水里边去,就看它是不是乘船,如果乘船的话,大石头和小沙子都可以到彼岸。 我们人和人之间也是一样。我们能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可以讲和我们的罪业大小、业障深浅没有关系,你只要有头发丝那么大一点点的业障,那怕只有这么一点点,你不靠阿弥陀佛的大愿船,你也会沉到生死海底。我们虽然业障有多大?大石头这么大,有千万斤巨石这么重,也不一定说我业障重就一定堕落,我念南无阿弥陀佛,可以到极乐世界。 是不是这个道理? (“是。”) 沙子虽轻,如果不乘船,不能自己浮起来。就代表这个人,你虽然有修行,你虽然有功德,如果你没有业尽情空,你不靠阿弥陀佛,不能了生脱死。 石头虽重,如果乘船,可以到彼岸,代表“我凡夫虽然业障重,如果我念南无阿弥陀佛,乘上弥陀愿船,我也不会堕落三恶道,还可以往生西方极乐净土成佛”。 所以,这个比喻是很巧妙的。石头和沙子是不是沉水,和它们本身的重量无关;我们凡夫是不是堕落三恶道,和我们本身的业力大小没有关系,就看你是不是乘靠阿弥陀佛的愿力,能乘上弥陀的愿力,业力再重,也可以往生;不乘弥陀愿力,罪障再小,也要轮回三界六道之中。 所以,这一段文,是说明:往生极乐报土,只论阿弥陀佛的愿力,不论凡夫的业障和罪垢。 既然如此,我们就不要边念佛边在那里悲叹说:“哎呀!我罪障重!我心不清净!我垢染!业障重!这样怕不能往生吧!”你这样的想法,通通是在……不该论的事情在那里乱讨论,浪费你的时间。 应该只看阿弥陀佛的誓愿!所以,“只论弥陀,不论凡夫”。 好!请合掌。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好!谢谢大家! 阿弥陀佛, 法语, 经典 (发布者: 欢迎投稿,责编:无量光,网站:佛要救你,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