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导的净土思想

善导的净土思想 编辑:刘康乐 来源:闽南佛学 内容提要:作为中国佛教净土宗的二祖和净土宗的实际创始人,善导继承发扬了昙鸾、道绰的净土学说与行仪,成为净土宗的集大成者。善导完善了净土宗

善导的净土思想

编辑:刘康乐
来源:闽南佛学

  内容提要:作为中国佛教净土宗的二祖和净土宗的实际创始人,善导继承发扬了昙鸾、道绰的净土学说与行仪,成为净土宗的集大成者。善导完善了净土宗的教派形态和教理学说,使净土宗成为中国佛教宗派的一个重要流派,并风行天下。善导的净土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后世佛教的发展,并渗透到中国佛教的其他宗派之中。善导的净土思想,反映了隋唐佛教宗派错综复杂的教理关系,揭示了中国佛教发展的民间化、世俗化趋势。
  关键词:净土宗善导净土思想教判理论
  作者简介:刘康乐,四川大学宗教研究所 2007级博士生。

  善导继承发扬了昙鸾、道绰的净土学说与宗教行仪,大力弘扬净土,是净土宗的集大成者,也是净土宗的实际创始人,被尊为中国佛教净土宗的二祖。〔1〕善导大师完善了净土宗的教派形态和教理学说,使净土宗成为中国佛教宗派的一个重要流派,并风行天下。善导的净土思想和教判理论,对于研究中国佛教的发展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隋唐佛教的鼎盛
  善导所在的隋唐时代是我国佛教的鼎盛时期,期间佛教理论大放异彩。经过两晋南北朝的长期论争融合,陈隋之间,百家争鸣,师说纷起,佛教在中华大地生根自立。其译经之广,阐解之深,前所未有,佛学理论日臻完备。汉地僧人对佛教经典的不同阐释和本土各自理论的形成,标志佛教中国化的时代终于到来。自民间到宫廷,佛教学说广为传播,南北朝时期已经形成了各家师说学派。包括三论师、楞伽师、成实师、俱舍师、律师、地论师、摄论师、涅师等多种师说。这些派别成为隋唐佛教宗派形成的理论基础,中国佛教的八大主要宗派均形成于此时。隋文帝杨坚因曾为僧尼智仙所养,故建国后大扬佛教,文帝颁下“佛教治国策"、“佛教兴隆策"、“天下佛寺复兴诏"等。“天下之人,从风景慕,民间佛经,多于六经数十百倍。"〔2〕又诏建大兴善寺,广度天下僧尼,置译场,敕修佛经目录。隋文帝开皇十七年,于京立五众主及二十五众主,大力弘扬佛法,以融会南北各家异说。

  唐朝虽尊老子为先祖,立道教为国教,于佛教及其他诸教亦十分重视。高祖及太宗,虽不十分信仰佛教,但对佛教并不排斥,其间虽有臣下反佛言论,也没有为帝王所许可,只是召集佛道辩论,以定优劣次序,盛唐宗教政策之宽容由此可见。贞观十九年(645),一代高僧玄奘西行求法归来,受到太宗的隆重礼遇,为之立慈恩寺译场,共译经七十六部一千三百四十七卷。〔3〕玄奘开唯识、因明、俱舍之学,为一代宗主,门人弟子众多,义学光被,东传日本、新罗各国。此后唐各帝王如高宗、中宗、睿宗对佛教都以礼加之,优待僧尼。中宗、宪宗、懿宗多次迎佛骨入宫供养,支持翻经,可能是佛教翻经最多的时代。至武后称帝,为排挤李唐势力,压制道教,抬高佛教之地位。女皇为在佛教中寻找篡位与女主之根据,颁布《大云经》、《宝雨经》等,佛教势力一时为之鼎盛。禅宗北主神秀、三论吉藏、华严法藏均曾被召至京城,为使说法。僧人或封爵赐紫,或入朝议政,佛教之重已在道教之上,非昔时可比。开元时,善无畏、金刚智、不空以密教经典传之中土,形成后世之唐密(式微)、台密(融合天台)、东密(东传日本)。唐朝佛教已有四大胜地:终南山、五台山、凤翔法门寺、泗州普光王寺,高僧辈出,天下遍佛。晚至武宗会昌法难,佛教日盛,朝野佞佛,奢侈糜费。僧尼或倨傲不戒,或占有大量财产,或有藏匿犯罪,一些士大夫不断上书呈递沙汰僧尼的谏疏。会昌五年(845)的毁法,佛教受到极大的打击,日趋衰落。

  纵观隋唐两代的佛教,不管是在译经、义理、势力,还是在佛教建筑、出家僧尼数量上,都达到高峰。佛教从依附和格义的地位走向了独立发展的道路,形成了中国化的宗派,融合儒道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深刻地影响了宋明理学和心性理论,使隋唐佛学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盛唐的开放、强大和自信,其包容的文化接受心理,底蕴深厚的文化魅力,促成了佛教的中国化历程。善导就生活在佛教昌盛的隋唐之时,与道宣、法藏、玄奘等高僧处于同一时代,他发展了前代自慧远以来的净土思想,开创了中国净土宗派。

  考察隋唐弥陀净土思想兴盛之原因,不外以下几点:其一,现实婆娑世界的污秽,导致人们对美好世界之向往。早在印度小乘佛教时期,已经有弥勒净土、药师佛净土、文殊菩萨净土、阿瘪佛等多种净土思想流传,但以弥陀净土往生最为容易,国土最为庄严美好,称为西方极乐世界;其二,弥陀净土思想产生乃是佛教自身发展的趋势。佛教的发展历史是沿着小乘——大乘空宗——大乘有宗——密教的发展次序,净土思想是有宗阶段的宗派,这时的佛教义理达到鼎盛而转衰,已不是以教理取胜,而是以信仰、社会法事的活动为主;其三,弥陀净土法门简单易行,不论贵贱善恶,都能往生解脱;其四,对死亡的恐惧和求生的本能。此时净土经典“三经一论"〔4〕也已经翻译过来,因此当时净土法门已经十分盛行了。

  二、善导的生平概述
  善导或作善道,〔5〕俗姓朱,生于隋大业九年(613),卒于唐永隆二年(681),据净土宗的经典《往生西方净土瑞应传》载,善导为泗州(今安徽泗县)人。〔6〕曾住终南山悟真寺,因号终南大师,又长于长安光明寺说法,念佛时口吐光明,世称光明大师。晚年念佛发愿,“乃登所居寺前柳树,西向愿曰:愿佛威神,骤以接我……愿毕于其树上投身自绝。"善导勤于净土佛法,修持一生不辍,世传弥陀化身。

  善导一生弘扬净土,著书立说,修行不怠,其生平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拜师求法的青年时代
  善导出生于穷苦农民家庭,无以自养。幼年出家,师从密州(治在今山东诸城)的明胜法师,苦心钻研《法华经》、《维摩诘经》等大乘经典。明胜法师是三论宗的学匠,与开创三论宗的吉藏同为法朗的高徒。〔8〕自少年时代,善导就对弥陀信仰颇有兴趣。曾经看见“西变相图",感叹说:“何当托质莲台,栖神净土。"20岁受具足戒之后,偶然看见《观无量寿经》,悲喜交叹:“修余行业,迂僻难成;唯此观门,定超生死。"〔9〕从此坚定了净土信念,与妙开律师共同研习观经法门。

  东晋慧远曾结莲社念阿弥陀佛,发愿往生西方净土,善导非常敬慕,曾去庐山追寻大师遗范。为了更深入地学习净土法门,善导“周游寰寓,求访道津"。贞观十五年(641),29岁的善导“行至西河遇道绰部",〔10〕听说道绰在西河(今山西介休市)弘扬净土教法,是年隆冬便赶往玄中寺拜访。道绰(562-645)受北魏昙鸾(476-542)净土学说的影响,禅净兼修,玄中寺就是当年昙鸾弘扬净土的道场。道绰当时已经八十高龄,但为善导的虔诚厚道和求道信心所感,料定其必可以继承自己的事业,遂收为徒弟,即向他传授了《观无量寿经》的真诀和“净土十三观"。善导问:“念佛实得往生否?"道绰答:“各辩一莲花,行道七日,不萎者即得往生。"〔11〕从此,善导师事道绰,潜心修学方等忏法、净土九品道场等,“惟行念佛弥陀净业",笃勤精苦,直至道绰入寂。 (发布者: 欢迎投稿,责编:无量光,网站:佛要救你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佛要救你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