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王公伟)

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 王公伟 内容提要:善导是我国唐代的著名僧人,净土宗的实际创始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善导的净土思想由他力本愿说、往生论、念佛论三部分组成。他力本愿说是

  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

  王公伟

  内容提要:善导是我国唐代的著名僧人,净土宗的实际创始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善导的净土思想由他力本愿说、往生论、念佛论三部分组成。他力本愿说是善导净土宗的理论基础,往生论是阐述净土信仰的物件和目的,念佛论则是沟通二者的仲介和手段,也是净土宗理论的核心部分。

  关键字:善导净土他力自力往生

  作者:王公伟,1966年生,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博士生。

  一、他力本愿说

  善导(613-681年)从当时流行的末法思想出发,并充分考虑到社会中一般民众的状况,提出了他力本愿的学说。在善导看来,处于末法时代的众生「根机」即成佛的内在素质和条件太差,靠自身的力量是无法解脱的,只有在阿弥陀佛的愿力帮助下,才能脱离苦难,超越生死,往生到美满幸福的阿弥陀佛国。

  (一)他力思想的确立

  善导的他力思想主要是通过判教理论确立的。判教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将佛教经典排列组合,从而显出本宗所尊奉经典的权威地位。

  善导在昙鸾、道绰的净土判教理论上,分别难、易两条成佛道路,宣导易行道,否定难行道,为末法时代的众生找到一种简单易行的法门。难行道、易行道的提法主要来源于龙树的《十住毗婆沙论》。论中说:「言阿惟越致地,是法甚难,久乃可得。若有易行道疾得至阿惟越致地者,是乃怯弱下劣之言,非是大人至干之说,汝若必闻此方便,今当说之。佛法有无量门,如世间道有难有易,陆道步行则苦,水道乘船则乐,菩萨道亦如是。或有勤行精进,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者。……如是诸世尊,若人疾欲至,不退转地者,应以恭敬心执持称名号。」(1)阿惟越,梵文音译,意思是不退转,这里指达到不再退回到凡夫的菩萨阶位。龙树菩萨明确提出学佛有难易两条道路,他不主张众生走易行道,主张众生靠自身的努力成佛。龙树认为易行道只是佛为了慈悲那些心地怯弱的人而提出的一种方便法门。善导认为,龙树不主张易行道是因为龙树所处的不是末法时代,众生根机都高,所以难行道适合他们。但是,现在是末法时期,众生的根机都很低劣,不能用根机高的教法,难行道对于他们是走不通的。末法众生只有易行道一条路可走。不然的话,众生就永远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不能解脱。善导认为,以执持阿弥陀名号为特征的净土宗就是末法众生求得解脱的唯一道路。龙树虽提出了易行道,但没有说明为何心性怯弱的人可以通过易行道而得救。善导明确认识到这一点,并将本愿思想引了进来,圆满地阐发了易行道何以能够拯救众生苦难的问题。

  (二)本愿的思想

  本愿思想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特征。所谓本愿,是指菩萨在修行时代,于将来成佛道时,在他建设的佛国内预先设定的誓愿。本愿有总愿和别愿两类。总愿就是一切菩萨共同的誓愿,即「上求菩提,下化众生」。别愿是关于菩萨下化众生的特殊方式。净土经典宣扬,在所有关于本愿的思想中,阿弥陀佛的本愿最为著名。善导就是依此而确立了易行道的理论根据。据《无量寿经》说:阿弥陀佛在未成佛前是法藏菩萨,在世自在王所修行时,曾发下四十八个宏伟的誓愿,救度一切众生,后来经过长时间的修行,法藏菩萨功德圆满,成了阿弥陀佛。按照佛经的说法,他的四十八愿也就因此而具有了生命力,众生的修行只要在四十八愿的范围内,就一定能圆满,从而成为阿弥陀佛国的一员。在四十八愿中,称名往生是核心,四十八愿的第三十四至三十七,四十二至四十五以及四十七、四十八,都明确表示只要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就可以实现往生。这一思想特别适合净土宗他力成佛的基调,善导看重的也正是这一点。在善导看来,末法众生由于自身根机低劣,再加上五浊(2)恶世乱佛法,众生是无法解脱的。幸而佛陀慈悲,开出执持阿弥陀佛名号的法门。众生靠阿弥陀佛的愿力,突破自身的限制,就能往生到阿弥陀佛国。

  善导认为,阿弥陀佛的愿力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且随时都在起作用,以显现它的存在。也就是说,阿弥陀佛有非凡的作用,他可以随时显现奇迹,干预世俗的生活。善导对《观经》中一段话「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3)阐发说:「言法界是所化之境即众生界也。言身者是能化之身即诸佛身也。言入众生心想中者,乃由众生起念,愿见诸佛,佛即以无碍智知,即能入彼想心中现。」(4)在善导看来,众生之所以能够成佛,完全是佛的愿力的结果。

  善导的这种他力本愿学说,一改自力成佛的修行,给当时的佛教界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气,善导强调阿弥陀佛的外力作用,使佛教的信仰成分更为突出,这就为佛教走向一般民众创造了条件。

  二、往生论

  佛教宣扬,众生所处的世界是痛苦的,众生是不自由的,摆脱这种状态的理想境界是涅槃。涅槃有有余涅槃和无余涅槃两种,有余涅槃是指断除贪欲、断绝烦恼,已消灭了生死之因,但作为前世所作的惑业造成的果报身即肉身依然存在。无余涅槃是比有余涅槃更高级的境界,在这种境界中,不仅原来的肉体不存在了,而且思想也停止了,灰身灭智,生死因果消失了,不再轮回受生。但是,在善导看来,有余涅槃的理论,不能满足末法时期众生的需要。有余涅槃靠的是自力,无余涅槃除靠自力外,境界又太高,对处于社会下层的一般民众都没有太大的意义。于是,善导提出了往生理论。所谓往生,就是离开娑婆世界即世俗世界,到阿弥陀佛极乐净土,化生于莲花之中。善导认为,众生所居住的世界是秽土,西方极乐世界是净土,在净土世界里只有幸福,没有痛苦,只有欢乐,没有烦恼。由于阿弥陀佛愿力宏大,因此,一切众生,即使是罪大恶极的众生,只要诚心称其名号,都可被接引到净土世界。

  善导的往生学说主要包含凡夫论和报土论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往生的主体——凡夫论

  善导的净土宗是末法意识的产物,此宗认为众生都是根机低劣的凡夫。善导的这种凡夫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对《观无量寿经》中三类九品和韦提希人格的解释上。韦提希是《观经》中的人物,《观经》就是佛因她而宣讲的。

  《观经》中提出往生极乐国土共有三类九品人生。即上、中、下三类,其中每一类中又分为上、中、下三品。对于这三类九品的身份,中国佛教各派的看法是不同的,其中以净影寺慧远的看法最具代表性。慧远认为上类三品是大乘的菩萨,中类三品是小乘圣人,下类三品是大乘始学凡夫。在慧远看来,众生由于各自的根机不同,各人的努力程度不一样,因而到达佛国的阶位也是不同的。在这里,慧远是不怀疑众生往生的根机的,但却不是善导所能同意的。善导站在净土宗的他力思想立场,断然否定众生靠自力往生的可能性。在善导看来,慧远的错误就在于从果上判定众生的阶位,认为成就阶位是自己努力的结果,这就否定了他力的作用,善导认为众生能够往生阿弥陀佛国,是佛慈悲的结果。由于众生处于末法时期,根机太差,只有依靠佛的慈悲,众生才可能借助阿弥陀佛的愿力往生。否则,无论众生怎样努力,也是不能往生的。下面,我们再来看善导是如何对慧远的三类九品学说进行具体的分析批判的。 (发布者: 欢迎投稿,责编:无量光,网站:佛要救你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佛要救你相关文章:
------分隔线----------------------------